开发者俱乐部

标题: 感谢美国当年的不收之恩 把中国逼成现在霸气的样子 [打印本页]

作者: xman    时间: 2016-10-23 11:11
标题: 感谢美国当年的不收之恩 把中国逼成现在霸气的样子
  10月19日,绝对是一个能够载入史册的日子!不止全中国的人在关注,就连全世界的人也都无法移开目光!
  就在10月17日早上的7时30分,中国将会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锁紧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又是一枚擎天撼地的“神箭”将出霄汉,又是两位中华儿女上九天!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反应都会和小编差不多:“什么!都十一号了?”,“厉害了我的祖国!”
  中国正在造世界最大太空飞机
  中国的厉害不仅如此!
  近日英国著名科学杂志新科学家刊文称,中国正在研制世界上最大的太空飞机,一次可以把20名游客送入太空。


  据报道,中方设计团队表示,“太空飞机将像火箭一样垂直起飞,并自动在跑道上着陆,不需任何地面或机载设备的干预。”

  在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的当天,微博上,@东风快递员的一条博文,得到几万条转赞,文中写道:
  20多年前,当国际空间站还在筹备期时,我国就一直努力申请想要加入国际空间站计划,却被美国以防止航天技术扩散的理由拒绝。
  中国被逼无奈,只能白手起家,以一己之力建设自己的空间站。计划到2020年左右我国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而届时国际空间站将面临退役,我国将可能成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昨天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完成了空间站建设的第一步。我们不吹不黑,只想由衷地对那些曾经轻视我们的国家说一句:谢谢你们当年的不收之恩,最终把中国逼成现在很霸气的样子!

  目前,世界上只有一个空间站,那是1983年由时任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才在1993年完成设计的国际空间站。
  这个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国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六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参与该计划的共有16个国家或地区组织。
  早在20多年前,中国就开始谋求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但是国际空间站主要参与方反对邀请中国加入。
  于是,中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一次次被挡在国际空间站门外。
  但是,中国人有志气!你不是不让我参与吗?那好吧,我们自力更生一样可以干出来!我们自己用一二十年玩出自己的国际空间站。这,就是中国的自豪宣言!
  目前,天宫二号已经成功发射,而明天,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也即将发射!这无一不标志着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
  中国航天的秘诀,就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如山的碑阵里
  一
  他是一位老人,60岁的时候,来到西北大戈壁。几个月前,前苏联突然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和技术资料。有外国人嘲笑说:“你们中国人穷得五个人穿一条裤子,还想搞什么导弹、原子弹。”他怒发冲冠:“搞不出两弹,我死不瞑目!”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他向毛主席、周总理力陈,“两弹一星”必须坚持攻关,“再穷,也不能没有一根打狗棍”!
  1960年11月5日,他在这座自己亲自选址建起的发射场,主持发射了中国第一枚国产导弹“东风一号”,开启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危险的导弹、原子弹对接现场,他拉了把椅子坐下:“你们什么时候搞完,我就什么时候离开!”
  他对自己的女儿说:“前进,并且要赶上或超过我们的对手,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唯一出路。否则,我们就将永远被人欺负。我决心把我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我国的科学事业。”
  他叫聂荣臻,开国元帅。他的部分骨灰,按照他的遗愿,永远埋在了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二
  他是聂帅的老部下,参加红军前是个穷小子,学过“杨家枪”。80多年前,他率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1957年深秋的一天下午,已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代司令的他突然被召回国内,接受新任务——筹建一个基地。
  聂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可不是当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强渡大渡河!这是尖端科学!是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攀登上去的。”
  他在北京市东直门外左家庄设了个办事处,这儿有陆军、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雷达兵、电话兵、卫生兵、文艺兵等着装五花八门的人进出。战士们自嘲说是“杂牌军”,他说自己是“杂牌军司令”。
  几个月后,他率部进驻戈壁滩开始在极端苦难的条件下建设基地。地下水流经一座小山时渗了出来,孤零零的小山头披上了绿装。他沉思良久说:“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他叫孙继先,开国中将。他建起的那座基地,是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他是首任司令员。他说:“朝鲜战场上,他们武器先进,还不是照样吃败仗。老子就是不信这个邪,他们能造导弹,咱们就搞不出来?搞!”
  后来,人们叫他“导弹司令”。

  三
  他是个性格豪放的山东汉子,舍弃了万贯家财来到延安,从游击队长一路成长为团长、旅长、副军长。1966年10月,中秋节刚刚过去,原子弹、导弹结合试验进入最后关头,他留在距离发射坪不足百米的地下控制室死活不走,直到聂帅亲自下令才极不情愿地撤离。
  当时,兰新铁路停运,数百万居民紧急疏散,但发射阵地需要留人。大家写了遗书,由于保密要求,不能和家里说,更不能和家人团聚。因为任务危险,承担这次发射任务的人数要降到最少,最后有7个人留在了那个8平米的地下控制室。
  被撵出地下控制室的,是基地第二任司令员李福泽。“七勇士”分别是第一试验部政委高震亚,阵地指挥王世成,二中队队长颜振清,控制系统技术助理员张其彬,加注技师刘启泉,控制台操纵员佟连捷、徐虹。
  给其他6个人作动员时,高震亚说:“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火箭旁!”

  四
  他是一个老军工。上世纪50年代初,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我军第一个军械科学试验靶场,他成了第一任军械靶场场长,带领全体人员白手起家,在日军废弃的飞机上打响了兵器试验的第一炮。
  1958年,他50岁,住进戈壁滩,直到1979年71岁才离开。在一次发射场勘察过程中,他住土坯房,烧梭梭柴,一氧化碳中毒后险些被夺去性命。
  他叫张贻祥,是我国导弹武器和卫星发射试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先后参加和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试验任务。

  五
  他是个帅气的年轻小伙。执行那次任务时,只有23岁。大火骤然燃起,一名战友的工作服沾到火星燃烧起来,上前扑打的两名战士身上也着起火来。
  他冲上去,拼命把燃着火的衣服扒了下来。战友得救了,气化分子却使他成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为了防止点燃身边的战友和加注车,他大吼:“别过来!”转身向戈壁滩跑去。在戈壁滩的沙砾上,他留下了38个焦黑的脚印。
  他叫王来,一名普通战士。牺牲前,他在最后一篇日记里写道:“不能好事归自己,坏事归别人。”

  六
  导弹兵李再林是渴死的。执行导弹残骸搜索任务时,他倒在了茫茫大漠里。他的身后,有一条几百米长的爬行轨迹,他的头向着导弹的落点。那一年,他21岁,只见过导弹残骸,却未曾有机会目睹它壮阔的升空。
  高级工程师谢秀玉在病床上完成了最后一项课题。肺癌手术后,她把同事叫到病床前交代:“资料都在这个包里,你们拿去用吧。”同事们完成了她最后的成果,谢秀玉加了黑框的名字,被郑重地署在最前面。
  潘仁瑾的丈夫刘明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主任。两人是大学同班同学。1966年,刘明山毕业分到戈壁滩,潘仁瑾留校任教。因为爱情,几年后,她也选择了大漠。丈夫住院,她去医院护理,没想到自己的病比爱人还重,后来长眠在了这里。
  七
  他们安葬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这里安葬着包括13位共和国将军在内的近700位英灵,平均年龄只有27岁。
  有7位烈士的姓名无从查证,墓碑上仅有4个字:“烈士之墓”。
  车辆经过这里,会主动鸣笛;每次重大发射任务前,航天人会来这里祭奠。
  在这里,倒下了的人们依然能够看到高高的发射架,能够最早听见火箭的轰鸣,最早看到卫星和飞船升空。
  近代中国曾是连火柴都造不出来的末流国家。现在,中国是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第三个把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中国航天人的脚步为何如此之快?答案,其实就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如山的碑阵里。
  航天是尖端技术,外国人给不了我们,必须靠我们自己。
  我们曾错过大海,请别再忘却星辰!





欢迎光临 开发者俱乐部 (http://xod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