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高效信息化管理的寺庙
记得看过一个网友的评论,他认为信息化是一个哲学概念,很佩服此兄的想象力和哲学深度。信息化作为技术趋势,让人们更多地想到的是计算机、网络、软件等IT应用,但是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极度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的确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让我们难以想象的形而上的概念因为,我们都不知未来还有多少维虚拟的世界在等着我们。
我们今天看到科幻电影中的《黑客帝国》、《盗梦空间》都是人类信息化发展的明天,而信息化的最终之路或许就是佛法的无余涅槃与解脱。
最近北京龙泉寺信息化管理的作为一个成功案例,被更多人关注,让人们透过信息化跟多地了解佛法,而佛法的禅悟也试图在为我们启示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动因。
龙泉寺不像寺庙,它看上去更像大学。龙泉寺大殿旁是壮观的教学大楼。笔者在龙泉寺参观时也有些惊讶,寺庙的教学楼里有工程部、文化部、慈善部、弘宣部、教化部、翻译中心、幼教部等,每个部门井井有条,安详庄严,比大学又多了些禅意。
龙泉寺的信息化管理就是由龙泉寺信息技术组完成的。他们除了开发软件,还有周末例会、集中开发、IT培训、有机农场劳动、栗子园采摘、登山远足等活动。
龙泉寺的贤信法师,精通Linux和Mongodb,带领一帮IT义工,搭建了专业的信息平台,自己编写代码,用数字技术管理寺里的日常生活及与外界的联系等一切事宜。
龙泉寺客堂的挂单已经用EXCEL登记。龙泉寺有700多间客房,如果逐个挂单入住,办理手续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同时,龙泉寺也有一个学习社区,将近两千人学习,需要报名系统和管理平台。贤信法师研发了"龙泉寺客堂管理系统"。
印象最深的是图书馆。它已经开通Kindle电子书借阅方,还支持苹果和安卓系统的手机和平板电脑。2011年这里的和尚就开始用iPad诵经了,这甚至比很多俗世中人都要早。
贤才法师和他的助手们采取了一套相当靠谱的编目管理流程,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编制目录,建立馆藏目录体系。这一流程被分成15个步骤,包括"记到"(对到馆图书进行信息核对及登记)、"查重"(对馆藏已有书目的筛选工作,通常保留3本)、给分类号、贴登录号、编MARK数据(即书目数据,含书名、作者、分类、简介、索书号等)。图书上架之后,寺内的法师可以前来借阅,他们拥有自己的电子借阅卡。
现在,龙泉寺信息技术组的最新项目是一个开放阅读平台,希望对浩如瀚海的佛经典籍进行再整理。而所有这一切大多数都是由义工完成的。现在对在"龙泉之声"网站,依然常年有义工招募的信息。如果你是IT技术男,周末闲暇不妨也来这青山绿水间做公益,或许和技术精英们的聚会,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碰撞出新的灵感。
龙泉寺为什么能实现信息化管理
我们被龙泉寺的信息化管理震撼的同时,看到了一个寺庙的与时俱进。
有记者问龙泉寺的方丈学诚法师,为什么是龙泉寺?为什么龙泉寺会成为高学历出家人的汇聚之地?为什么有那么多IT人喜欢来龙泉寺当义工?方丈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在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有原因,而且是很多个原因,因此无法叙述那个具体的"因"。
我们看到的诸多的因中,人才、目标、与时俱进的理念都是其中之一。
学诚法师
据报道,龙泉寺部分高僧都是高材生,如:贤威法师,龙泉寺管理委员会秘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贤启法师,龙泉寺管委会的五位成员之一,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2010年出现在报道上的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北大数学系高材生柳智宇,在龙泉寺清修3年后,已经正式剃度成为法师,法号贤宇,目前在寺内负责校律工作,主要是整理编校一些佛教典籍。
另外,龙泉寺没有把自己仅定义为一个供香客烧香拜佛的场所,它更给自己赋予了历史使命。
据悉,龙泉寺2014年最新的科研项目是这样的:《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推动沙门信息化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西方八百罗汉关系研究》、《基于文本数据挖掘的梵文分词研究》、《大数据时代的佛家信息管理》、《论SNS在各法门寺弟子交流之间的应用》带着这样厚重的研究使命,龙泉寺的技术含量想不高都很难。
佛法和技术的融会贯通
说到与时俱进的理念,从学诚法师对待技术的关注就可以窥见一斑。
学诚法师最初被IT界所知晓,就是参加了2011年的CSDN移动开发者大会。现在还能在学诚法师的博客里见到他当年参会写的博文。法师慈悲而智慧,在他的博文中展现了对新技术的理解,以及把技术和佛法融会贯通的思想。
下面节选了学诚法师的博文,你能看到这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大师,他更像是一个技术领袖。
学诚法师:那我到底来这里干什么啊?这到确实是个容易让人糊涂的问题。在现场向大家解答的,也基本上是这个问题。其实本来很简单,大家来干嘛我就来干嘛,学习交流,不是吗?但人家问题里的潜台词是:"出家人学这些干嘛?"我需要进一步说明:"我们有一个义工团队在为寺院做一些信息化的工作,我带一带大家。"如果从对方的眼神里面读到了进一步的质疑的话,就还需要再加上一句:"我业余时间搞这个,主要还是佛法学修"云云。
后面的两天里,和"禅道"(开源项目管理软件)的创始人和开发者王春生交流比较多。技术组的文集库项目,就是用"禅道"做的项目管理和测试管理,对我们的帮助着实不小。王春生和他的公司在青岛,因为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谈得也就相对比较深入,让我也能对IT人的内心世界多一分了解。王春生说,他之所以给自己的软件起这样的名字,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它带给人们更多"道"一层的启发。
当时正好在"看板和精益开发"分会场,因此就和他说起来,其实"敏捷软件开发"的思想和佛法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结对编程"的效用来自破除我执,"小步迭代"的优势在于善观缘起等等。
"那么初心怎么讲呢?"王春生听得来了精神,马上又问我。因为除了软件研发,他同时也是敏捷思想的"布道者"(讲师),这次来京也有另外的一场讲座要做。
"初心在敏捷场景里面具体指什么?"我问道。
"就是说我们在接受新的观念时,要尽量放下自己的成见。"他说。
原来如此,我和他说,佛教里面讲,作为一个学生,在学习之前先要去除自己的三种过失,所谓"断器三过"(覆器、污器、漏器)的道理,也就是佛陀常和弟子们讲的:"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现在,学诚法师的博客上已经有5000多篇文字,内容囊括了学诚大师本人及法师们对于佛学的感悟,媒体的新闻报道、各界人士的参访纪要。学诚法师的博文充满智慧与思考,也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为何龙泉寺能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有媒体称学诚法师的博客是"虚拟道场",很贴切。学诚法师的目标很远,希望在互联网更广泛地传播佛法。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海量数据在网络流转,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发生在巨大的变化。佛教的思想也需要在更广阔的道场传播。因此,一个寺庙的信息化建设成了偶然中的必然。那么对于国内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是有着借鉴意义的。
信息化建设已经是各行业必须面对的历史化进程。如何用好信息化进行管理,是每个企业、单位需要探索的。龙泉寺用先进的设备、优秀的人才、前沿的科技理念做到了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让有限的资源得到了最好的利用,这是我们信息化发展中很特别的案例。值得很多企业学习。
龙泉寺的目标很远大,他们希望能够让佛经得到更多的传阅,让佛法有更多更好的表现形式,比如故事、动漫等等,把龙泉寺做成全世界的经书中心。"具体到如何将佛法更好地部署到当下的时空因缘中,这也是方丈以及龙泉寺僧俗二众一直在探索的。我们这个信息技术组,也是在做这样一种努力。" 贤信法师说。
中国寺院融入信息化浪潮;“信息化的龙泉寺”并没有传闻中的那样夸张:和尚用;法治周末记者潘琦;有这样一所寺院,不是以少林武术和历史古迹闻名,而;号;对于这些消息,近日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面对媒体的求;“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事情;事实上,不同于人们刻板印象中的“佛前堂下、暮鼓晨;龙泉寺信息技术组真容;“这里连排放着招募影视人才、配音人才、全套微电影;如果只是
中国寺院融入信息化浪潮
“信息化的龙泉寺”并没有传闻中的那样夸张:和尚用ipad诵经、吸引了中科院博导来此出家。事实上,不仅是龙泉寺,中外许多寺庙都已跟上时代步伐,在信息化之路上启程、探索。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客房、点亮佛灯,包括将香油钱“电子化”,都已不再新鲜
有这样一所寺院,不是以少林武术和历史古迹闻名,而因“高知僧人”和“最强科研实力”备受关注,堪称“互联网时代的少林寺”——它就是北京龙泉寺。 在互联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龙泉寺的故事。比如,龙泉寺的和尚们早已开始用ipad平板电脑诵经;一个中科院的博士好不容易攒够了论文,结果导师却出家到龙泉寺;龙泉寺还有着强大的法师班底,甚至被外界冠以“清华北大分校”的名号。
对于这些消息,近日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面对媒体的求证进行了澄清:没有中科院的博导在此出家,也没有和尚拿着ipad念经,更不是传闻中只招收211学校的学生。由此显现,互联网上的龙泉寺已经被娱乐化了。
“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事情。”在学诚法师看来,这一切是因为“大家开始关注大家不了解的很神秘的东西”。事实上,不同于人们刻板印象中的“佛前堂下、暮鼓晨钟”,如今的寺院也在与时俱进,融入互联网、拥抱信息化。在龙泉寺信息技术组的微博上,就写着这样一行字:“穿越技术人生、探索终极价值。”
龙泉寺信息技术组真容
“这里连排放着招募影视人才、配音人才、全套微电影制作人才的告示。每张卡通风格的告示上都贴着大大的二维码,推广‘龙泉动漫’的微信公号。”如果只是读到这一句,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这样的场景会出现在一所寺院里,但这却是媒体报道中龙泉寺里的别样景致。而推开龙泉寺动漫组的房门,则可以看到义工们在电脑前忙碌。如果不是旁边有着僧袍的僧人,会让人以为这是动漫公司。
龙泉寺眼下正在尝试动漫这种推广方式——动漫的底本源于学诚法师的开示,以师徒对话展开。来自清华美院的义工和龙泉寺的法师们把这些底本制作成《学诚新语》的动漫短片,定期在微信公号“龙泉动漫”上推出。相比龙泉寺动漫组,龙泉寺信息技术组不仅资历更老,也更有名气。
早在2011年,龙泉寺信息技术组就因参加CSDN(某中文IT社区的英文缩写)移动开发者大会而在业内引起关注。CSDN创始人蒋涛后来回忆:忽然出现了几位披着黄色衣服的光头和尚在会场走来走去,让他心里别样地慌。
如今在IT圈,“龙泉寺,有极客(指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成为美谈。龙泉寺与IT圈也频频互动。仅2013年,龙泉寺参加了9次各类技术开发大会;全年有360公司、码农俱乐部、eico design公司等两百多名互联网界人士到寺中参访。
频繁互动的结果是,一帮精通技术的程序员成为龙泉寺的义工,龙泉寺信息技术组发展壮大起来。
“加入进去的义工,多数本身就对佛法有兴趣。”蒋涛说,就他的观察,这就是所谓的“佛度有缘人”。对于程序员们,寺院有任何佛事活动都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有兴趣的人自会加入。
而回顾龙泉寺信息技术组的源头,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最初龙泉寺客堂的挂单已经用EXCEL登记,但只是简单的记录。但龙泉寺有700多间客房,办理手续是件很麻烦的事。同时,龙泉寺还有一个近两千人的学习社区,需要报名系统和管理平台。
于是,从北工大毕业、做了几年程序员的贤信法师出家的第一个春节,就研发成功了“龙泉寺客堂管理系统”。
现在,龙泉寺信息技术组的最新项目是一个开放阅读平台。他们希望对浩如瀚海的佛经典籍进行再整理。龙泉寺信息技术组义工、核心成员姜太文说,这项工作非常庞大,完成它可能需要10年到20年的时间。
蒋涛也曾建议贤信法师依托现有平台进行龙泉寺的信息建设。“我说我可以替他们找豆瓣(网站名)或者百度阅读器支持他们,但是贤信法师志向很远大,他希望能够让佛经得到更多的传阅,让佛法有更多更好的表现形式,把龙泉寺做成全世界的经书中心。”
“学院派”方丈
“如果不利用高科技,佛法声音就传播不出去。”或许是“学院派”的背景,让有着中国佛学院硕士学位的学诚法师很早就意识到了佛教的发展要与社会同步。 早在1989年,学诚法师在福建莆田广化寺任方丈时,他就在寺里开办了电脑培训班,并从新加坡请来一位法师为僧众培训。而那时候,电脑还并没有普及开来。“佛教徒和佛教应该接受和欢迎所有的先进科学。”他一再重复这一观点。 2003年,学诚法师从福建来到北京,着手把位于西山凤凰岭下一片破败的龙泉寺重新复建起来。此时的学诚法师已经担任扶风陕西法门寺的方丈,连同他所住持的福建莆田广化寺,其实有着很好的弘法环境和条件,但他却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这里。
“在北京建设龙泉寺这个道场,主要是因应了时代的需要。师父希望通过建立新型道场,让佛法能更好地被现代人所了解,从而发挥它利益大众的功用。”贤信法师说。2005年,龙泉寺正式开放成为佛教活动场所,此时的中国也迎来了博客时代。2006年2月,学诚法师开设了国内首个法师个人博客,这一举动也成为当年中国十大宗教新闻之一。
学诚法师曾坦陈,一开始他也不知道博客能做成什么样,慢慢地发现网络消弭了与信众空间上的距离。他身在北京就可为四川的信众解惑,更好地传播了佛教的声音。此后学诚法师将博客交给弟子打理,作为寺院的集体博客,从此开启了龙泉寺的互联网之路。
当web2.0时代来临,社交网络开始登场时,学诚法师成为了第一批微博用户,并以中、英、日、韩、俄、德、法、西、泰等九种语言同步更新。2013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学诚法师在新浪、腾讯微博上的“粉丝”累积已有46万人。
“微博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传播方式。我开微博,目的是给大家提供接触、了解佛教的便利。”学诚法师还表示,在“文化自强”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利用高科技手段向外传播是一条捷径,这是他们做多语种微博的原因。
目前,学诚法师的博客上已经有5000多篇文字,内容囊括了学诚大师本人及法师们对于佛学的感悟,媒体的新闻报道、各界人士的参访纪要,等等,并集结成100多本名为《和尚?博客》的系列书籍。“具体到如何将佛法更好地部署到当下的时空因缘中,这也是方丈以及龙泉寺僧俗二众一直在探索的。我们这个信息技术组,也是在做这样一种努力。”贤信法师说。
事实上,包括国外的寺院在内,都在研究如何更好地与时俱进以弘扬佛法。 在韩国,佛教教育也在走向智能化。在庆尚北道金泉的比丘尼寺庙青岩寺,“电子化学习”、重新观看授课视频和授课资料共享等基本项目以及提交报告、问答和发帖都通过iPad进行;在日本,位于东京的爱宕神社甚至摆出了一款结合现代;网站如今几乎成为了中国寺院的“标配”——即使是寺;进行寺院信息化建设的寺院也不在少数;以财务管理为例,信息化系统将财务管理分寺院功德收;谈及系统开发的缘起时,开原寺方丈超能法师同样表示;寺院的信息化需求也吸引了商业资本的流入,除了不少;2011年,“寺院信息化应用云平台”在福建同安答和发帖都通过iPad进行。在日本,位于东京的爱宕神社甚至摆出了一款结合现代与传统文化的“电子赛钱箱”,以便民众能用储值卡捐钱。网站如今几乎成为了中国寺院的“标配”——即使是寺中几乎没有手机信号的辽宁海城大悲寺,也有自己的官方网站。甚至,如果你拿起手机在微信公号中输入“寺”查找,就会发现佛门的手机移动端时代已经来临。进行寺院信息化建设的寺院也不在少数。早在2006年,江苏无锡开原寺就开始着手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以财务管理为例,信息化系统将财务管理分寺院功德收据、支出报销凭证和现金日记明细等8个项目模块,将收支信息输入对应项目模块,系统自动生成总账、会计报表,避免人为干预,实现精确管理。
谈及系统开发的缘起时,开原寺方丈超能法师同样表示,这是佛教思想、丛林仪轨的内在要求。“佛教思想包含着奋勉精进、猛进不已的进取精神,弘扬世间佛法、人间佛教的融合思想,提倡入世觉悟、变中求进的发展理念。”寺院的信息化需求也吸引了商业资本的流入,除了不少和信息化相关的科技企业开始把业务触角延伸到寺院,甚至还催生了一些专门为寺院提供信息化管理系统服务的公司。
2011年,“寺院信息化应用云平台”在福建同安铜钵岩寺投入使用。该平台就是由中国电信福建厦门分公司和一家科技企业联合打造。相关报道援引铜钵岩寺住持镜悟法师的话称,今后市民可利用电脑或天翼3G手机观看寺院活动,寺院讲经等法事活动也将通过全球眼实现网络直播。而法治周末记者也在一家科技公司的网站上看到,该公司可以提供包括寺院信息化解决方案和寺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而客户更遍及上海、江苏等地的二十多家寺院。“寺院信息化管理的模块设计从寺院事务实际出发,涵盖了从信徒、法务、供奉、捐赠、人事、接待住宿、库房、流通处、财务等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网站上这样写道。
该公司还宣称,可以通过系统快速的查询捐赠,牌位供奉,佛像认捐。在点灯方面,可以通过在殿堂刷卡,点亮佛灯,很快找到供奉的灯位,也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站,输入卡号,直接点亮认捐的灯位。
高素质“研究僧”
不过,虽然信息化的门槛并不高,但国内只有龙泉寺拥有一个为人称道的技术团队,而差别正在于龙泉寺拥有专业素质的僧人——虽然龙泉寺并没有出家的中科院博导,但却实实在在有着毕业于北大、清华的“高知”。根据公开报道和龙泉寺网站资料,有人查证了龙泉寺的班底:禅兴法师,出家前系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贤兆法师,出家前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贤威法师,出家系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贤庆法师,出家前系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或许,这也是外界一度盛传龙泉寺只招收名校毕业生的原因。
学诚法师曾对媒体表示,佛门对人才的要求和选择,与俗世间有所不同,每个人的善根和因缘也并不与学历挂钩。出家修道的路上,低学历的人并不见得比高学历的人差,有时可能刚好相反。但学诚法师并不抗拒高学历的出家人。他说,这个时代越来越趋于知识化和专业化,社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僧人团队。在学诚法师看来,这是佛教的发展的人才储备,因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自古皆然”。
事实上,建设高素质的僧团,也是佛教界的共识。2011年《法音》曾刊载文章称,上海玉佛寺为提高寺院高层人员专业管理水平,委托上海交大对其进行了EMBA培训,6人取得硕士学位。为提高僧众知识层次,玉佛寺选派了40余位法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大专班学习。玉佛寺中,拥有硕士学历者11人,博士2人。
这也可能是学诚法师最本初的愿景。2005年他来到龙泉寺时,只有一个5人的僧团,但其中就有3人出身清华,1人出身北航。8年时间,龙泉寺的僧团发展到一百余人,义工上千,居士过万。学诚法师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他与北京多所高校举办的“心文化之旅”等活动,让很多大学生有机会到龙泉寺做义工和修身养性,也打开了一扇了解佛法的窗口。
“学诚大师带的几个弟子中有两三个都是清华的,这是吸引我到龙泉寺的一个重要原因。”姜太文说。姜太文也是清华毕业的,他认为龙泉寺和同在北京的法源寺并不一样:后者重在对中国佛教与佛法的弘扬,而龙泉寺则更加开放、与时俱进。贤信也仍在继续努力,“发心为寺院来构建这样一个信息化建设的建筑群,因此想在IT技术上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研究,乃至于为了更好地阅读国外的技术资料,还发心把英语学起来”。现在,龙泉寺的一些僧人正专注于对传统佛教典籍进行系统的校勘、注释与整理,另有一些僧人则已经独立开展学术研究,涉及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等领域。有媒体如是形容龙泉寺的当下:一位堪称微博大V的方丈学诚法师,一个媲美科研团队的高知僧团,还有专门从事互联网弘法的信息技术组和动漫组,以及数量庞大的义工,支持着龙泉寺在香火缭绕外的数字化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