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论坛
搜索
查看: 11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磅!人民日报首提中国经济“新方位”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0-18 06:23
  • 签到天数: 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2-14 07:33: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标题:重磅!人民日报首提"新方位":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干
      7.7%、7.7%、7.3%、6.9%、6.7%这是2012年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速。这条略微下行的曲线,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速图中似乎不大"合拍"。
      中国经济还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国能否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新方位。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围绕中国经济新方位这个宏大而重要的主题,人民日报刊发长篇述评,对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关键词展开权威阐述。以下是这篇文章的纯干货版,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动向,不妨一起来看。
      关于新常态
      新常态带来新变化
      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动能转向新的增长动能。
      新常态下要有新认识
      1.为什么会有速度变化?
      因为,决定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做不到"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因为,总量和基数变大后"做不到"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还因为,资源环境"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
      2.为什么会有结构优化?
      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要素价格上涨、储蓄率下降,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提速、产业转移,城乡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3.为什么会有动力转换?
      过去,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成为驱动中国这一"世界工厂"快速运转的重要动力,今天,这些要素价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倒逼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经过调整后,中国经济将进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更可持续的新的发展阶段。

      关于新发展理念
      新方位,"怎么想"?脑中要有新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为经济新方位标定了前行航向。
      干部如何践行新理念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新状态,要有担当。
      "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新状态,要有定力。
      "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新状态,还要会作为。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方位,"怎么干"?脚下要有新实践。站在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为何在关注"需求侧"的同时更多将目光对准"供给侧"?
      从速度维度看
      新常态下速度换挡的背后,本质上是结构调整。靠熬是熬不过去的,靠走刺激需求的老路也行不通。需求侧政策空间越来越小,挤出效应却越来越大。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长期入手,立足于结构调整,把政策重心转向供给侧。
      从结构维度看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一方面却要大量进口关键装备、高端产品;一方面消费者对质量高、有信誉保障的消费品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却是国内供给无法满足,导致境外购物热度不减、"需求外溢"。
      从动力维度看
      新常态要求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由于一个个市场主体的集合构成供给侧,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激发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才能使中国经济真正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
      附人民日报原文:
      中国经济新方位
      一切都在变,只有变化本身是永恒的。
      在驶向民族复兴彼岸的海面上,中国经济航船的经纬度也在不断变化。
      这个创造了二战后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记录的经济体,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潮头、高瞻远瞩,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的新方位。

      新方位,新常态
      新方位,"怎么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7.7%、7.7%、7.3%、6.9%、6.7%这是2012年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速。这条略微下行的曲线,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速图中似乎不大"合拍"。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只有3次连续23年低于8%:第一次是19791981年,第二次是19891990年,第三次是19981999年,这三次回落主要是受到短期因素的干扰,过后都回到了高速增长的轨道上。这第四次,究竟是短暂探底还是长期换挡?经济增速能不能"回得去"?降速会不会演变为失速?
      面对种种质疑忧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冷静观察,缜密思考,对中国经济形势作出新的重大战略判断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公开提出"新常态"的概念。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做出系统阐述。
      新常态,新变化。
      新常态带来新速度、新方式、新结构、新动力: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动能转向新的增长动能。一句话,中国经济系统内部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
      新常态,新坐标。
      站在历史的台阶上眺望,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几个大时期,新常态是新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更替变化的结果,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单元"。
      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一直领先世界。及至近代,错失工业革命宝贵机遇,在时代潮流中长期掉队。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更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1位跃升至第2位。
      就这样,中国经济在奋力追赶中进入了新常态。我们的身后,是"近百年的外族羞辱、入侵、战争",是无数志士仁人的呐喊和探索;我们的前方,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新常态在我国发展长过程中的历史坐标!正如一家外媒所说:"与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西方国家经历失业型复苏的所谓新常态不同,中国的决策者用这个词定义朝着实现该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发展阶段。"
      新常态,新认识。
      这是一个必然阶段新常态的到来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为什么会有速度变化?
      因为,决定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做不到"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按照经济学原理,潜在增长率主要由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决定。从劳动投入看,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全社会劳动投入增长将逐步放缓;从资本投入看,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另一面,是被抚养人口增加,抚养支出上升,储蓄率下降,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增长将放缓;而代表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一时也难以大幅提高。
      因为,总量和基数变大后"做不到"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当一个经济体成长起来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绝对值要比过去大很多,不可能维持"永动机"式的长期高速增长。
      还因为,资源环境"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
      为什么会有结构优化?
      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要素价格上涨、储蓄率下降,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提速、产业转移,城乡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为什么会有动力转换?
      过去,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成为驱动中国这一"世界工厂"快速运转的重要动力,今天,这些要素价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倒逼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中国要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从简单模仿转向自主创新。
      这是一个必经阶段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其间压力与希望共生,挑战与机遇并存。
      这一段航程,或许有乱云飞渡的风险。
      新常态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很多原来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开始暴露,"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一道绕不过去的考题。而1960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个经济体中,只有13个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13个国家中人口超过2500万人的只有3个。
      这一段航程,更要有中流击水的自信。
      新常态下,尽管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聚焦当下,尽管企业经营分化加剧,但过剩产能出清加快,新兴业态兴起,市场活力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尽管就业仍有结构性压力,但总体依然稳定;尽管部分地区和领域财政金融风险累积,但不会发生全局性系统性风险;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犹存,但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经过调整后,中国经济将进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更可持续的新的发展阶段。一家财经媒体对权威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对于今年三季度的中国经济,54%的经济学家认为已经达到L型"竖杠"末端,38%认为已经进入"横杠",只有8%认为尚未到达"竖杠"末端。

      新方位,新理念
      新方位,"怎么想"?脑中要有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先导,理念如同大脑,指挥着脚往哪儿迈、劲往哪儿使。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发展的进程也正是思路升级、理念更新的过程。今天,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变了,条件变了,理念也必须更新。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为经济新方位标定了前行航向。
      新理念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针对新常态下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新常态下,"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红利渐趋用尽,亟需寻求新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就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算过这样一笔账: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有13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
      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优化更重要,防止"木桶效应"更迫切。协调发展,注重的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把握经济新方位,必须谋划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平衡性,不让今天的"短板"变成明天的"陷阱"。
      新常态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绿色发展,注重的就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明天是"雾霾灰"还是"天空蓝"?眼下,PM2.5的数值时时牵动着人们的目光。高楼多了、钱包鼓了,清澈的河水、洁净的空气却成了奢侈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现代化。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民众对绿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只有绿色发展,才是永续发展。
      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力、土地、能源等传统竞争优势减弱,亟需通过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开放发展,注重的就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面临重大调整,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如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新常态下,要调动所有人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对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就要让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注重的就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如果只盯着经济数据的涨落,忽视民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多少,就会透支社会发展潜力,发展也终将难以持续。新常态下,百姓追求的不仅是吃饱穿暖,更渴望活出高质量、挺起精气神;百姓在乎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好处,更期盼公平的社会环境、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 统筹好利益关系,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人。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显示,所谓"陷阱",大多是源于资源禀赋变化之后,过去所依赖的发展路径走不通了,新的发展路径又没找到,发展被锁死。新发展理念,正是中国化解发展风险、跨越发展陷阱的钥匙。创新发展才能避免动力衰退,协调发展才能避免失衡失重,绿色发展才能避免环境透支,开放发展才能避免画地为牢,共享发展才能避免社会动荡。五大发展理念彼此支撑、相互促进,回答的是新常态下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着眼的是新方位上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理念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如果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蓝图再清晰、方向再明确,也难以把新理念转化为新成效。把握新方位、践行新理念,需要激发新状态。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新状态,要有担当。
      新方位下的探索,没有先例可循,可能不被理解:处置僵尸企业,一些企业会关门、不少员工会下岗,要不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一些若干年后、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感知其意义的改革,是不是一定要马上就办?愈是不易,愈见担当。今天错过了宝贵的"窗口期",明天将面临痛苦的"折磨期"。以新理念适应新方位,需要冲破羁绊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
      "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新状态,要有定力。
      定力来自洞察力,既密切关注经济走势,见微知著,又坚持底线思维,做足应对预案;定力就是意志力,为了长远发展而管住眼前的"有形之手",不为亦是有为;
      定力源于自信力,相信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强大韧性,相信基本方针和政策储备,不能速度一慢就着急,把新理念抛在脑后,改革遇难就想回头,把发展目标放在一边。
      "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新状态,还要会作为。
      过去谋发展的许多老办法不能用也行不通了,今天面对的多是"两难问题"。"会作为",必须处理好破与立、稳与进等对立统一关系。遇到问题,多个角度想,避免"盲人摸象";处理问题,牵住"牛鼻子",找准突破路径。

      新方位,新实践
      新方位,"怎么干"?脚下要有新实践。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启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站在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为何在关注"需求侧"的同时更多将目光对准"供给侧"?
      从速度维度看
      新常态下速度换挡的背后,本质上是结构调整。靠熬是熬不过去的,靠走刺激需求的老路也行不通。需求侧政策空间越来越小,挤出效应却越来越大。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长期入手,立足于结构调整,把政策重心转向供给侧。正如外媒所说的那样:"中国领导层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与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划清了界线。"
      从结构维度看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一方面却要大量进口关键装备、高端产品;一方面消费者对质量高、有信誉保障的消费品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却是国内供给无法满足,导致境外购物热度不减、"需求外溢"。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从动力维度看
      新常态要求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由于一个个市场主体的集合构成供给侧,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激发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才能使中国经济真正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
      从世界经济的坐标系中看,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绝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相反,"中国以其较早的认识、较大的回旋余地、较强的体制优势等正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五大政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都融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火热的"四则运算"中。
      瞄准过剩产能做减法,"减"出新空间。宏观政策"稳"的同时,产业政策要"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坚定地去是为了更好地进。今年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超额完成任务已成定局。产能减了,利润增了。煤炭业利润涨了一倍,钢铁业扭亏为盈,摆脱了"卖煤球不如卖土豆,钢价跌成白菜价"的苦日子,打了一场"翻身仗"。
      瞄准短板做加法,"加"出新希望。就业援助、内部分流、转岗就业创业社会政策托底,保障去产能不影响饭碗,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使用、产业扶贫长短结合脱贫攻坚补短板,确保贫困老乡同步奔小康。
      瞄准创新做乘法,"乘"出新动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生活更智能,工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让产业更智慧新技术引爆新产业,新模式缔造新业态。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均保持10%以上的增速。
      瞄准放活做除法,"除"出新活力。微观政策要活,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日益宽松,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401万户,同比增长27%。改革政策要实,减轻企业税费等成本负担,释放减税红利。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的几步特别关键。
      使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同步达到中高收入水平中国经济的新方位,正是复兴之路上的"关键节点"。
      辨识洋流,认识新常态;扬起风帆,明确新理念;开足马力,投身新实践。在这个重要的发展新方位上,中国经济航船正聚合澎湃之力破浪前行!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熊如梦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14 12:55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4 20:37: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切都在变,只有变化本身是永恒的。 在驶向民族复兴彼岸的海面上,中国经济航船的经纬度也在不断变化。 这个创造了二战后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纪录的经济体,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潮头、高瞻远瞩,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的新方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14 12:55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板凳
    发表于 2016-12-14 20:37: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切都在变,只有变化本身是永恒的。 在驶向民族复兴彼岸的海面上,中国经济航船的经纬度也在不断变化。 这个创造了二战后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纪录的经济体,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潮头、高瞻远瞩,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的新方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开发者俱乐部 ( ICP/ISP证:辽B-2-4-20110106号 IDC证:辽B-1-2-20070003号 )

    GMT+8, 2025-1-3 21:47 , Processed in 0.174075 second(s), 20 queries .

    X+ Open Developer Network (xodn.com)

    © 2009-2017 沈阳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