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2011中关村论坛年会”圆桌会议开幕,会议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主持,主题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模式”。会议还邀请了来自法国索菲亚、加拿大渥太华、英国剑桥企业科技园、台湾工业研究院等国际科技园的代表,以及来自上海张江、武汉东湖、深圳、成都等国内高新区的代表。
会上关于“全球创新中心形成的机理”演讲,分别从创新全球化时代、硅谷指数、全球创新中心与全球链接、全球创新地图四个部分发表了看法。
一、创新全球化时代。 弗里德曼认为,世界被电脑、通信技术夷平,成为平坦的世界。弗里德曼平坦世界的基础是全球化,他认为全球化共有三个阶段:全球化1.0是1492-1800年,全球化2.0是1800-2000年,全球化3.0是2000年至今。我们长城所认为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已进入创新全球化时代,创新资源加速在全球布局,现在全球流动的核心是创新。
二、硅谷指数。 《硅谷指数(2007)》认为平坦世界新的尖峰是科技创新中心,硅谷指数给人们绘制了一个“世界是尖峰的”全球创新地图,在IT产业它提出了十大尖峰,包括硅谷、西雅图、奥斯丁、拉雷、波士顿、斯德哥尔摩、慕尼黑、赫尔辛基、以色列、班加罗尔、北京、新加坡、首尔、上海、台湾和东京。《硅谷指数(2010)》提出硅谷成为创新栖息地的四个关键因素是全球链接能力、吸引人才的能力、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以及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作用,并强调全球链接能力是硅谷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核心原因,在全球链接方面硅谷指数分析了硅谷与全球技术链接、资本链接和人才链接的能力。
三、全球创新中心与全球链接。 全球创新中心形成的人脉机理。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新的区域在崛起,新的全球创新中心在形成:过去是国家投资建设,现在是技术研发与产业、人才等形成互动。在硅谷,全球创新中心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技术转移、产业组织和跨区域创业。最近我将出版《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一书,我认为,中关村学习硅谷是次要的,与硅谷建立人脉网络是中关村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关键途径。
全球创新中心形成的三个链接机制。在创新全球化时代,要想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不能封闭建设,而是要充分的进行全球链接,其中全球链接的三个核心机制分别是技术链接、资本链接和产业链链接。技术链接是指通过技术转让、买卖、合作等方式,促进技术全球流动,资本链接是指为获取技术创新的收益而在全球围绕技术创新开展的风险投资,产业链链接是指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维度的相互链接和均衡。
打造全球创新尖峰必须把控全球创新地图。全球创新地图和全球链接互为促进关系,硅谷正是通过全球创新地图建立起了全球链接。中关村打造全球创新中心的核心是打造两三个原创性新兴产业。主动把控全球创新地图,对于了解世界创新资源的最新分布,与全球创新尖峰建立链接,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全球创新地图。 创新全球化的时代是以科技和新经济为中心的。我们绘制了科技创新地图和新经济创新地图,科技创新地图是指研究知识创新资源在世界分布情况的地图,列出了七大科技创新尖峰地区,分别是波士顿、硅谷、伦敦、苏黎世、巴黎、东京和中关村;新经济创新地图是指反映具有代表性的新经济区域在世界布局情况的地图,列出了十大新经济创新尖峰地区,分别是硅谷、中关村、新竹、班加罗尔、以色列、波士顿128高速公路、M4高速公路、索菲亚、芬兰和深圳。当前,中关村的科技、产业、资本在全球的集聚已经完成,核心问题在新创意能否在中关村出现,有没有文化自信。这就要求中关村出现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只有具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才能在全球链接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才能出现高技术大公司,才能出现原创性新兴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