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论坛
搜索
查看: 19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秦帝国,一个现代企业的创业史!深度好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9 18:18
  • 签到天数: 8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2-28 23:06: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社会人心躁动,人人都想创业,到处充满功利主义和务实主义,盛行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这种状态跟战国时期如同一辙,如果缺失人文关怀和更加文明的指引,再强大的体系都会顷刻间分崩离析。

    大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它从发动战争到统一中国只要短短9年,再从大一统到崩溃也只要14年。

    就好比现在,一个公司从创业到估值百亿,再到倒闭破产,不过短短一两年。
    它们遵循的是同一个规律。
    因此,每一个创业者、现代人都应该好好了解这段历史。

    在公元前9世纪,一个叫非子的人为周朝王室养马,得到了一小块封地(现在甘肃一带),100多年后,非子的后人秦襄公帮助周平王抵抗西戎进攻,于是周平王把这块土地升到了诸侯的地位。这就是秦国的前身。

    秦国成为诸侯之后,终于与东方列国平起平坐。但由于地处苦寒边远之地,一向被东方诸国看不起,“国际”上根本不把秦国视为平等成员,不让他参与诸侯之会盟,而是把它看做未开化的野蛮人部落。

    地域歧视自古就有,然而越是出身卑微越有昂扬的斗志,古今中外莫不是如此。
    当时社会的动荡越来越加剧。各国的新兴军功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纷纷要求政治改革,于是掀起了一场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当时的变法浪潮恰似现在的互联网浪潮,抓住了先机的国家很可能成为新兴大国。这其中当然不乏很多热血青年,就像现在的创业者。

    公元前362年,21岁的热血青年秦孝公成了秦国君王,他耻于秦国的落后状况,看到这股变法浪潮,也决心进行二次创业!于是向全天下发出了求贤令,最终从国外请了一个CEO,叫商鞅。

    当时,中国历史已经从“春秋”过度到了“战国”,大家先从字面理解一下,“春秋二字听起来多么浪漫,而“战国”听起来多么残忍,没错就是这种区别。

    在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只要你服我”就可以了,大家虽然都想当老大,但是不会互相侵吞,而且还会尊敬周朝天子。而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是你死我活,老子要活就非得灭了你不可,丛林法则开始在中国盛行,因此对于战国时期人们看来,他们简直生活在一个“末法乱世”。

    商鞅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当时儒家思想已经不再被人们追捧,极端的乱象造就了他极端的人格,他奉行的就是法家思想。

    百家争鸣的盛况也在此时急剧萎缩。天下的知识分子、有才之士已经不再像老子、孔子和庄子那样追求价值和思想,而是热衷于能够迅速获取功名的权术。有志气的年轻人都在寻找一种短、平、快的创业捷径,这种情况跟现在极其相似。

    比如,除了商鞅之外,还有像苏秦、张仪等等这样的“上进”青年,鬼谷子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天使投资人,他们在埋头苦学了很多现实、务实的道术——纵横术之后,开始出山创业、打天下。

    以德治世的时代已经过去,胜者为王的思想更为流行。
    商鞅上任秦国CEO的第一天,董事长秦孝公就对他说:“我只想最短的时间把公司做大、做强、做上市!仅此而已!”

    商鞅说:“我志就在此!”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是商鞅的创新名言,他们两人闭门谈了三天三夜,达成了秦国发展的两个十年战略规划:

    第一个十年计划是努力发展“农业”,储备粮食,把年轻人都赶到农村去开垦荒地,奖励耕织,这是打基础阶段。

    第二个十年计划是发展“军事”,调动大家上阵杀敌的积极性,把所有的生产成果都转移到战场上。

    在第一个十年计划里,商鞅废井田、开阡陌,鼓励垦荒、奖励耕织,小农经济开始兴起,这确实是社会的进步。

    但是商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从民间财富到军队资源的完全传输。必须保证对民间资源的强大汲取能力,才能不断发起并打赢战争。

    总之一切都为了能打仗、打赢仗而做准备。

    有两组学者统计的数据,第一个是战争动员率,秦国成功动员了其总人口的8%到20%,而当时的古罗马共和国仅能动员1%,希腊提洛同盟也仅为5.2%。

    第二个数据是:从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之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完成统一),全国共有96场有大国卷入的战争,其中秦国发动了52场(占54%),并取得了48场胜利(占92%)。

    这样的秦国,简直就是成为一个战争机器。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为了做大做强,不惜一切大家让大家加班。
    为达到目的,商鞅采取了以下重大措施:

    其一,打击传统贵族

    要知道在先秦时期,国家实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很多土地、民众资源都掌握在贵族手里,而不受君主直接控制。传统贵族控制了社会大部分资源,就会阻止国家行动的一致性。

    很多公司也是这样,新上任的CEO都会将公司原来的管理层解散,然后自己组建管理层,实施他的一套新战略。

    为了彻底拆散当时的传统社会结构,商鞅甚至用成文律法,强制解散大家族,然后推行“无军功不授爵”的制度,奖励新兴阶层——好战分子,他是怎么奖励的呢?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

    而且在军中,由于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军功爵还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真是一人得军功,全家都受益。

    看到这样的激励政策,是不是有点摩拳擦掌了?想想看吧,如果一个人靠正常奋斗去买房子、娶老婆、养孩子,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而在秦国当兵砍掉一个敌人脑袋,就可以给500平米房产、田地一顷、还有仆人。如果你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秦国,肯定会去“当兵发财”了!

    据后人统计,秦在统一过程中斩杀的六国人数在150万以上。像白起这样擅长打“歼灭战”的将军出现在秦国是很正常的。因此秦国在先秦典籍中一般都被称为“虎狼之国”。

    总之,商鞅的转型升级就是要让大家为了打仗而打仗,始终坚持以“打仗”为中心,这就彻底破坏传统社会的组织架构,于是当时秦国涌现了很多新兴贵族,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功造富”运动。

    当然这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因为他打破了传统固化的社会,使很多底层百姓看到了上升的希望,但是这也是撕裂式的财富重组,野蛮、粗鲁。底层人们翻身的方式,除了废井田、开阡陌之外,更重要的是奖励军功。

    然而善于打仗并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是“军功造富”和现在的“互联网造富”的本质区别,互联网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打仗杀人只是一种更加野蛮的行径,反而是文明的倒退,这是核心问题所在。

    其二,拆散、弱化人民

    在商鞅看来,国家要富强,民众就要愚蠢。他认为除了农耕和作战,其他行业如隐士、学者、游士、手艺人,这些人的想法太多,容易提升人民的文化和意识,让农民见异思迁,对国家稳固不利。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有个焚书坑儒的政策,其实当时商鞅就向秦孝公提过焚书的主张,不过100多年后才被秦始皇彻底执行。

    这就好像一个公司总是担心员工自己去创业,而采取一切措施压制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变成只会耕地的牛,现在看来这真荒唐,因为只有员工强大了,公司才能强大,公司要做的是用一个怎么样的机制发挥大家积极性,而不是生硬拴住和压迫。

    商鞅“垦草令”的基本内容就是8个字:全民皆农,灭绝百业。商鞅不会因战功、农耕以外的任何理由奖赏百姓。为了让大家死心塌地的埋头种地,它还阻止商业,商鞅禁止粮食贸易,不许有雇工现象,杜绝劳动力市场,让你不种地就没饭吃。

    想做生意?重税!重税!再重税!让你无利可图,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他规定商人的雇员必须服役,而且秦国的脏活、累活、送死活,统统商人先上,这让秦国商业急剧倒退。

    这就是商鞅“国富民弱”的核心逻辑:民众贫穷,国家才能富强。国家要定时的去打仗,否则饱暖思淫欲,民众就会有在耕种、打仗之上更高层次的东西;商鞅把这称之为“民平则慎,慎则难变”,商鞅还明令“民无得擅徙”,禁止百姓擅自迁居,以上统称为“一民”的政策。

    另外就是要控制包括土地、山林、盐铁在内的核心资源,实行严格的“国家授地制”,“山泽之利”等资源全部归国家掌控,除此之外连私人旅馆不许存在。这就是“一山泽”政策。

    所以商鞅在最后遭到清算而出逃的时候,拒绝商鞅投宿的旅馆前台,其实是个非常有职业道德的国企员工。

    商鞅就这样为秦国缔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一群“呆萌”的百姓。在商鞅死后约80年,荀子西游秦国的见闻是:这里的百姓都很愚昧、顺从,他们目光呆滞,躲避官府。

    显然,此时的秦国百姓都成了一个个随时待命的棋子,这使秦国动辄能够出兵发动大规模战争,或者征发上百万人营造宫室陵墓。

    究其本质,商鞅变法就是要把秦国民众统统变成两种人,一种是农民,一种是战士;一个只会耕地的牛,一个只会拼命杀敌的狼;一个在后勤,一个上前线,为战争服务!而且农民和战士都必须愚昧无知、卑贱贫穷,这样才能用爵位和财物之类的小恩惠让他们服从。

    所以,商鞅和他的老板秦孝公都是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者,为了理想中的大国崛起,无论执行怎样难以理喻的政策,都在所不惜。对很多公司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执行力”。实际上这种公司最多是表面强大、执行力强,绝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商鞅变法最大的进步在于,他让土地得到了流通,最大化地被开垦。同时那些既得利益者失利,让那些一无所有的草根有上升的通道,他打开了那个固化的社会,让民众看到了升迁的希望。

    商鞅变法能够成功,在于他紧抓问题核心:在当时的世道,能打才是硬道理!他用简单的、易于操作的、见效快的办法,折腾出一个杀气腾腾的秦国。抓农业,等于打仗有了保障;抓军事,是为打仗做好准备。

    所有少年得志的创业型公司,都有要颠覆一切、横扫一切的原始诉求,更何况秦国一直被忽视和歧视。所以秦国在发迹之后,拼命去消灭传统的东方列国: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6年,灭燕;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短短9年时间即完成统一。

    这种野蛮式的发展路径可以使一个国家在最短时间变成一台战争机器,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必定会溃败。商鞅指挥下的秦国,其文化、商业模式和市场定位等只适应“打天下”的阶段,如果依然用这种方式治理天下,必然大乱。

    秦国统一中国之后,应该安抚天下,立刻对“战争机器”的国家进行转型升级,但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让其还在这条不归路上狂飙,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修万里长城、建阿房宫、修陵墓,依然还是采取原来的路线。

    大秦帝国已经是统治者了,却还把自己当成掠夺者。

    于是,一句 “天下苦秦久矣”的口号,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反秦势力。大秦帝国虽然实现了千秋霸业,但只维持了14年就宣告破产,然后“六王毕,四海一”。

    然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很多百姓翻身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天下太平,而是不想被压迫,想去压迫别人,这才是最可怕的。
    今天你骑在我头上,明天我就要骑在你头上,无休止的循环。

    创业者的价值观,决定了这家公司能做多大、走多远。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决定了创业者的价值观。

    从现代企业的角度来看,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也很野蛮,它们不顾一切的收买用户,用暴力、原始的手段提高数据和流量,为什么不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是用价值吸引了用户,还是用眼前的利益收买了用户?进一步而言,自己的商业模式究竟有没有为社会创造实际价值?有没有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再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现在社会人心躁动,人人都想创业,到处充满功利主义和务实主义,盛行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这种状态跟战国时期如同一辙,如果缺失人文关怀和更加文明的指引,再强大的体系都会顷刻间分崩离析。

    因此,全世界都在期待一家能够重塑世人价值观的公司。

    文:水木然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开发者俱乐部 ( ICP/ISP证:辽B-2-4-20110106号 IDC证:辽B-1-2-20070003号 )

    GMT+8, 2024-12-23 01:17 , Processed in 0.138570 second(s), 19 queries .

    X+ Open Developer Network (xodn.com)

    © 2009-2017 沈阳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