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0-9-14 14:13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当我们做海外市场时,应该往上做还是往下做?到底是做经济更发达的,还是做经济更落后的?
今日,美团点评CEO王兴在“新经济 100 人”峰会上发表演讲,阐述了他提出的互联网下半场概念。他认为,互联网下半场在未来五年乃至三十年,有三大方向特别激动人心:上天、入地、全球化。
王兴说
到今天,多数人干的事情和互联网相关,但都是传统的科技,并不是真正的那么高科技。
中国未来在高科技领域的创业,不再可能出现一个辍学生在车库或者宿舍里鼓捣几天,就能做出翻天覆地的事情这样的情况。高科技领域的创业需要很多底层的积累、需要投入很多资源、需要更多耐心。
C端的浅层连接有微信就够了,往后的连接需要真正了解产业的方方面面,只有在产业的基础上做连接、改造和提升效率,才能在整体上为客户创造价值。
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很好的走出去,不能更好地服务更大的经济体的话,长期来看是缺乏竞争力的。
以下内容为王兴演讲全文,经创业家i黑马整理编辑,未经王兴本人审阅。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怎么看互联网的下半场。
会议的主题是新经济,我在想新经济的话题可能有点大,但后来我想新经济是和互联网经济密不可分的,因为现在的互联网不再是纯粹的互联网,,所有的企业有的用互联网去做东西,就算你不通过互联网做业务,你也要通过互联网去卖,就算你不在互联网上卖东西,但你要通过互联网搜集客户的信息,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和互联网相关。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认为互联网和新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下半场这个词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被说的非常多。下半场有很多特征,但最基本的特征是,互联网的普及度。在中国已经过了一半,中国网民已经超过 7 亿,大家关注经济、关注增长,就看总的增量有多少。当总的互联网网民在中国超过一半的时候,那么,当一个企业切入进去的话,不会再有翻倍的空间了。
从世界范围看,全世界人口 73 亿,也基本上接近一半的互联网渗透率。所以,不管是从世界还是中国来看,这都是一个转折点。当互联网渗透率超过一半的之前和之后,都有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但是游戏规则和需要关注的点不太一样。
抛开其他关于下半场的定义,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怎么看待互联网下半场的大方向。
首先,大家不要误解,我并不是想说,互联网下半场别的公司已经没有机会了。我相信只要你能找到你做的事情,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问题,你永远有机会。就像艺术一样,艺术家的出现,并不受制于外界的环境,也不会影响别人的进步。因为我们看到无穷多的问题,无穷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我看来,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有三个大方向是最激动人心的:上天、入地、全球化。
上天
第一,上天。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就是高科技。
20 年前,互联网本身就是高科技。但到今天,多数互联网企业是传统科技,不管是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多数人干的事情和互联网相关,但都是传统的科技,并不是真正的那么高科技。我觉得这件事情大家正确面对就好,不是高科技不代表没有价值。但不管是什么科技,商业还是要回到价值,以客户为中心,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对高科技有一个认知,才能知道自己在产业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才能知道你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高科技有很多含义,科技能不断突破边界,不断创造新的空间,不断驱动新的增长。这对中国互联网、全球互联网来讲都是至关重要。大家需要增长,但如果原有的空间被基本填满,没有新空间创造出来,就会从原来的圈地变成你争我夺。
无论过去 20 年互联网的发展,还是近 50 年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底层都是有原理的,这就是摩尔定律。
1965 年,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半导体上可容纳的晶体管密度,平均每隔18- 24 个月便会翻一番。过去 50 多年这个定理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摩尔定律在起作用,就不会有电脑越来越小,不会有智能手机和物联网。我相信没有摩尔定律,美团点评在做的事情是不会存在的,现在大家所做的多数事情也不会存在。
因为有了科技和底层硬件的不断突破,才有了刚才所说的各种各样的商业生态。但现在关于摩尔定律走到尽头的论调已经说了很多年。大家别忘了,在“狼来了”的语言里面,大家嘲笑说这是假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狼来了”这个预言背后是狼真的来了。所以,从传统物理意义上来说,摩尔定律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的极限。
与此同时,驱动增长的要素或方式,从过去几年开始,已经不再是单个芯片的性能越来越高,而是总的芯片数量越来越多。现在全世界的增长能力不外乎每个芯片的计算能力乘以总的芯片数量,它更重要的到底是单个芯片的增长还是芯片数量的增长,这跟我们的所有事情都相关。
不久前,软银花了 300 多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的ARM公司,它不做实体芯片只做芯片架构设计,但就是ARM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越甚至取代英特尔的位置。所以,它在将来有它很大的价值。未来,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具等都需要很多芯片,但这也还只是高科技的一部分。
我经常跟朋友交流,有人跟我说,每次从硅谷回来,就觉得我们很low,大家看到Elon musk(创业家i黑马注: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他不光做特斯拉电动车、太阳能,他是真的上天,真的发火箭,而且不再以商业公司为对手,而是以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些国家,作为商业上的对手,这听起来非常高大上。
探索太空也是拓展边界,因为我觉得,本质上最底层的需求还是不断增长。无论公司,还是国家、地域,一定需要增长空间。历史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不断地瓜分、瓜分、再瓜分,最后把世界各地都分完了,找不到新地增长点,开始你争我夺,直至世界大战。这是一百多年前我们看到的不幸的地方。
那么,我们希望科技不断探索新边界、壮大新空间,减少在有限空间里你争我夺的压力,可能这个世界就会和平很多。
说到高科技,我们现在接触到的是传统的ABC:A是人工智能,B是大数据,C是云计算,这些事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AI算法的进步与运算能力、数据来源都紧密相关。
我相信,中国未来在高科技领域的创业会有越来越多的空间和需求,但这个领域的创业与以往不太一样,不再可能出现一个辍学生在车库或者宿舍里鼓捣几天,就能做出翻天覆地的事情这样的情况,高科技领域的创业需要很多底层的积累、需要投入很多资源、需要更多耐心。这个没有对错之分。
另一个层面来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在过去获得很大的成功,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非科技的创新。但现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总体GDP有可能超越美国,中国需要在底层互联网上有很多的投入。很欣慰的是,国内在AI(人工智能)方面其实并不比国外落后,但是还有更多领域需要更长时间透露。
其实,美国底层互联网不是出于商业目的产生,而是出于国防需要进行了投入而产生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商业做不了这么大投入的事情,需要国家更多的投入和支持才能得以进行。尽管真正的转化不是那么快,但也没有那么慢。比如我们看大学排名,以前清华北大都是在百名开外的,最近几年非常快的到了二三十名。短期看这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是放到五年或者十年时间为纬度,这是一个很实的东西。如果没有底层的这些进步和积累,我们搭顺风车是搭不了很长时间的。
高科技将是未来 5 到 10 年一个很大的驱动力。但它需要和各行各业结合在一起,包括互联网、AI及其他高科技都需要与各行各业结合在一起,比如AI用于搜索和推荐。
以美团点评为例,这里看起来与高科技没什么关系,其实美团外卖每天已经超过了 1000 万订单,主要是快递小哥在送。但我们一方面也在基于数据和AI的路径分析,来进行派单调度,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无人车和机器人都不会太遥远,送外卖的机器人可能很快就会出现。而且,中国外卖市场比美国大得多,所以我们美团点评将在这方面进行很多的投入和尝试。
AI也在应用于很多不一样的领域。去年我们和DeepMind合作,他们提到的AI应用完全超出我的想象。他们用AI去分析如何更高效地做出新的化合物,这个和互联网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如果这个事情能有所突破,对人类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举另外一个例子,最近我看到一家叫Impossible Food的公司,创始人是一个斯坦福教授,当了二十多年的生物化学教授。他认为,人们喜欢吃肉,于是便需要种草喂牛肉,让它们长肉最后供给给人类,但这是一个低效且严重浪费资源的事情。他认为应该跳过饲养动物这个环节,利用高科技直接把植物蛋白变成肉。而且,他们不光在实验室实验,还将这些人造肉供给美国6、 7 家餐厅。
大家想,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事情。因为这么多年来,牛羊虽然在不断运动,但它们吃草,产生肉的速度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如果这家公司用高科技生产人造肉,就会瞬间颠覆原来的做法,而且还会提供更好、更健康的肉,因为养牛养羊多少还有添加剂。这在“吃”这一领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入地
我们常常说,创业要接地气。所谓接地气不是光接触地面,光接触地面是不够的,一定要真正地扎到地下去。因为现在只做C端是不够的,C端浅层的连接有微信就够了。C端的连接需要真正去了解产业的方方面面,只有在产业的基础上做连接、改造和提升效率,才能在整体上为客户创造价值。
现在共享单车非常火爆,我是摩拜单车的投资人,我相信摩拜的方向是正确,ofo之前说连接自行车,我觉得是错误的,没有想清楚的概念,不存在把现有的自行车连接起来。因为最后用户要的是实际的服务,不能光把现有的服务连上网。我认为真正好的事情,是根据客户需求,根据新的场景和模式造出不一样的车,从体验、成本上去创造价值。
所以要想创造价值不光是要接地气,而是要入地。以美团点评为例, 2003 年,大众点评最早做第三方餐厅评价,这完全是to C的。
2011 年,美团开始做团购; 2013 年开始做外卖,创造价值在C端。当时我们意识到,不能光连接消费者,因为这太薄了。
所以,我们在餐饮的B端做了服务,包括餐饮的ERP系统、收银系统、收单系统。我们也在酒店领域和电影领域做了系统。一开始,我们在卖票,卖了电影市场1/ 3 的票,但到后面,光连接消费者的价值是不够的,这个壁垒是很低的,要真正深入到产业链上面去。
所以,不管是美团点评做的事情,还是在座的做的事情,光简单的连接有微信就够了,我们需要有更深层次的连接,才能够在各个环节为To B创造价值。它可能通过IT系统,可能通过供应链整合和其它很多事情。我们意识到,不光要接地气,也得入地。
全球化
我之所以说全球化并不是国际化,是因为尽管这两个概念看起来很接近,但其实有很大的区别,看你用什么维度来思考它。
当你说国际化的时候,会默认为是一个国境的边界,但很多时候不是这样。因为你做这个业务的时候,可能考虑更多的是各地的语言、货币和文化习惯。
所以全球化是比国际化更宏观、更重要的一个概念,尤其是做一些没有强监管,或者比较薄的事情。比如说今日头条做的事情,它更重要的不是国际的边界,而是语言的边界。Google、Facebook已经做了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他们负责分发、负责拿广告变现,但国家与国家不是天然相对的,如果你做电商的话,货币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边界。
说的稍微大一点,我觉得全球互联网项目下半场的竞争是中美的竞争。美国的互联网从 1994 年的国防项目开始, 20 年后,很显然只有中美两国出了巨型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看到腾讯非常厉害,由于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腾讯光在中国市场就做到了全球第十大公司。这个“十大”不是第十大互联网公司,也不是第十大IT公司,而是全世界所有行业里的第十大公司。
但这是不够的,放开来看,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市场及经济的大小。虽然中国的经济体越来越发达,中国的经济占全球的六分之一,如果你只在这个市场做,做到头也不如另一部分大。因为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不光做美国市场,而是几乎做全球市场。
所以,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很好的走出去,不能更好的服务更大的经济体的话,长期来看是缺乏竞争力的。而且,高科技是需要高投入的,如果你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和规模,没有进行足够大的投入,长期没有竞争力。
从这方面来看,全球化给了中国企业很大的机会。宏观上也是中国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我们就可能受制于美国公司,没有很大的自主权了。
但另一方面我们很有机会的是,虽然在很多高科技领域,美国总体比我们强,但实际上在很多商业模式方面,尤其是接近C端的创新方面,中国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比美国很多地方领先。例如共享单车和外卖。
以美团外卖为例,美团外卖每天有超过一千万订单,比其它国家的外卖公司大十倍以上。在这个过程中上,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虽然出海这个事情落地有些难,但我们是有基础的,所以可以尝试去往海外做。
不过,虽然全球化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它不是一个能够速成的事情,我们需要至少从一百年的时间维度上看这件事。它很重要,必须要做的,但不能急于求成。
当我们做海外市场时,应该往上做还是往下做?到底是做经济更发达的,还是做经济更落后的?美团点评为例,我觉得我们更大的机会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或者是与中国类似的国家,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落地。
纯粹做线上的话,像猎豹做的很好,但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全球化小小的边角的话,希望进入更大的市场,就需要更长的耐心、更大的投入,也需要更多企业的协同。
比如,当年日本企业扩张海外的时候,它们是兵团作战,日本的广告公司、媒体、银行都一起工作。所以,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出海也应该如此,因为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事情都干掉,有做分发的、有做获取用户的;有做广告变现的;有做电商的;有做O2O的;甚至有做金融的……只有合在一起,我们才会产生战斗力。
中国现在处于GDP增速放缓期,但是你看东南亚这些市场也不小,虽然基础设施比我们落后一些,但是它们的互联网在蓬勃发展。去年我去当地看了一下,一个很大的感知是:之前大家吐槽中国扩招,但回过头来看,这样是对的,中国有大量高中低的人才,其他国家的人才根本是不够的,它们没有足够的软件工程师做研发,所以这正是我们的机会。如果我们用传统的互联网科技去改造,就能够创造出最大的市场和价值。
以上就是我看到的互联网下半场最激动人心的大潮:上天、入地、全球化,它们并不是单个层面的加入,而是需要更多地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