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论坛
搜索
查看: 11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秦朝:80%的创业者都是热闹死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9-14 14:1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4-26 09:13: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创业正酣,自媒体究竟有多少玩法。
      今天,酱紫君带你看看一个B端垂直自媒体——“餐饮老板内参”的商业探索。它从B端入手,由自媒体切入,建起了一个由数十万餐饮老板和创业者组成的社群。
      创始人秦朝认为,自媒体B端赛道至今还是一片蓝海,只要下功夫研究,很容易形成竞争壁垒。相信你在读完文章后,会有诸多思维启发。
      日前,黑马内容创业营在中关村创业大街黑马学院正式开课。课堂现场,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CEO秦朝做了精彩授课。
      黑马•内容创业营是有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一点资讯总裁陈彤等资深媒体大咖发起,面向内容领域创始人等公益课程。涵盖创始人成长、模式、流量与平台、品牌与变现、资本等 5 大模块。是目前最为系统、深入的内容领域创始人训练营。
      以下为秦朝授课节选,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
      一、不要再去挤C端的拥挤赛道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一个B端垂直自媒体的商业模式探索。
      这两年的内容创业者和前几年发生了很大改变,从非媒体人跨界、草根大号创业者,到现在很多从专业的传统媒体人出来创业,我觉得这是内容创业真正春天的到来。
      也说明内容创业结束了野蛮生长阶段,进入一个相对正常的发展的阶段。对于优秀的媒体人,尤其对擅长做内容产品、文字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和方向。
      我们常说方向比努力重要,我经常建议身边的创业伙伴说,现在做自媒体,最好的方向可能是:B+垂直。
      拿餐饮老板内参来说,我们跟C端草根大号的路子其实不一样,我们是选择了一个传统、垂直的行业,一头扎进去,好好研究这个行业,跟时间做朋友,去挖掘素材并转换成内容产品,而不是选一个特别宽、大而全的综合领域。
      我相信聚焦一个点,然后专注、垂直下去,在一厘米的宽度上,挖出一千米的深度就绝对牛逼。
      其实90%的人创业都会习惯选择面向C端,但是我觉得现在你想在C端冲杀出来是非常难的,C端内容虽然相对容易做一些,但正是因为此也让这个方向的各个赛道上挤满了人,并且山头林立,你要想脱颖而出必需经过一番残酷的厮杀,搞不好有可能葬身血海。
      但是做B端不一样,因为面向行业、企业和高端人群的内容相对不那么容易,hold住一个企业老板跟hold住一个普通的个人用户,对专业的深度要求是不一样的。正因为有一定专业门槛,或者说难度,所以很多人情愿选择相对简单一些的C端内容创业。当然,这是我仅限于餐饮美食领域的观察,做面向企业老板的财经内容就比做美食推荐和评论要难些。
      我记得三年前,经纬中国推荐过一篇文章,说中国一百个创业项目里面,可能做B端的不超过十个。我估计这个数字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太大变化。
      所以,B端的赛道至今还不拥挤,这个方向至今还是一片蓝海。而且只要你下功夫去研究,就很容易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壁垒和护城河。
      二、我为什么选择餐饮行业内容创业?



      最初决定做餐饮老板内参,我们列了几个非常通俗的理由。
      第一,餐饮是最古老且永远不会消失的行业;
      第二,餐饮业传统,所以当互联网时代来临时,行业知识体系需要重构;
      第三、现金流好,餐饮按天计算,这就避免你跟这个行业做生意不至于被账期拖死;离钱越近就越容易商业化;
      第四、老板是这个行业的高端决策者,抓住他们你的商业化效率就会高。
      很多创业者喜欢选择新兴的、很潮的、高大上的行业,比如互联网、TMT行业。很多人看不上传统行业,一可能是觉得low,二可能觉得离自己远,三可能觉得不好玩。
      但是我当时在选择时,首先确定了两个原则,第一,不做面向互联网创业圈的项目,第二,不做面向媒体行业的项目。
      为什么?因为我太了解这两个行业了,自己就是这两个行业出身。在 2013 年的时候,互联网免费概念满天飞,互联网行业的人好像天然没有付费意识,好像一切都应该是免费的,你跟这样的人怎么收钱?媒体行业也是,你跟媒体行业的人谈合作,永远都是资源置换、BD,从来不谈钱。
      这两个行业的聪明脑袋太多了,个个都是人精,所以反倒泡沫多,商业化难。



      传统行业的商业规则相对是成熟的,为有价值的东西付费是天经地义,不太相信免费、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这样的话大家都讲规则、讲买卖、不绕弯,你的变现、商业化效率就会高很多。
      所以我说最直接的商业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过去说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这样绕很容易把自己绕进去,而且绕一圈可能谁也没赚到钱。
      我们现在所做的内容产品、教育培训、金融小贷、商业地产餐饮招商等服务,其实都是非常传统的商业模式,只不过借助了互联网线上的方式。但逻辑上都是很直接的供需关系。我觉得这是做传统行业最大的好处,直接、谁也不忽悠谁。
      三、自媒体已经变成传统行业
      自媒体现在已经不是新兴行业,也不是多么炫酷的互联网产业,完全像一个传统行业了。
      2015 年,吴晓波老师投资我们的时候,他的问题是:你有多少用户?你们平均阅读量多少?你们新榜排名是多少?
      这是互联网化的问题。
      但是现在,你看自媒体创业者再去见投资人,投资人问的最多的是,你们的产品是什么?你们有什么商业模式?你们去年营收多少?今年利润多少?未来如何增长?
      这完全就是传统行业的经营指标。
      内容创业已经到了变现竞争阶段,只讲故事是不够的,还要能兑现,还要能预期。
      去年四月份我和十点读书的林少在杭州跟吴晓波老师聊,他就比较关心用户规模之外的用户转化率?有哪些可变现产品?
      后来,林少八九月份推出了十点课堂(创业家i黑马注:内容付费产品),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据说去年他们营收做了三千多万。
      你现在再跟林少聊天,用户规模好像已经不是他特别在意的指标,更多会强调又开发了什么IP、推出什么课程、卖了多少份。
      2017 年可能会是内容创业者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有很强变现能力的自媒体步入健康更快的发展通道,弹药充足,竞争力更强;另一方面,不具备变现能力或者很弱的项目会更加艰难,后劲乏力,甚至被甩出跑道。
      所有内容创业的同行可能真的是要想一想,今年到底要做到什么样一个规模,我们到底有没有一些核心的产品,到底有没有稳定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未来的增长怎么弄。
      四、未来头部的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接下来头部和尾部的分化会原来越明显。
      在一个细分品类赛道,如果没有做成头部选手,日子会不太好过。
      很多头部品牌可能会拿走80%的市场红利,无论是阅读量、资源和客户将越来越倾斜向头部。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
      上个月在绍兴,吴晓波老师有句话我觉得特别明确:比新榜排名更重要的是品类第一,比 10 万+更重要的是有多少百万的SKU。
      很多B端的垂直自媒体,因为样本数量少,在新榜上很容易被划到C端自媒体的榜单里,比如餐饮老板内参经常被划在美食榜和创业榜。但实际上餐饮老板内参就是一个餐饮行业的媒体品类,属性已经十分明显。我只要知道我在这个行业是第一自媒体就可以,美食领域或创业领域排第几名实际跟我关系不大。
      品类第一就是头部,你就是行业的集体认知,你就能吸附更多的资源。
      另外,今年我们制定了一个目标,准备做 10 个百万级营收的SKU内容产品,也就是 1000 万内容付费产品的目标。
      但这只是我们作为优化内部内容专注化生存方式的工具,而不是内参的主要商业模式。
      我甚至觉得现在流行的内容付费产品模式根本不适合B端,至少不适合内参。
      做内容付费产品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用户规模、流量,二是产品包装运营。产品的包装运营没问题,但是拼用户流量、规模,我们永远达不到林少十点读书的 1600 万用户,所以小额、规模化的知识付费模式并不符合B端。
      但是作为B端的垂直自媒体,我们理解的内容产品更加宽泛一些,除了现在的低客单价知识付费产品,我们的高端教育培训、商业地产餐饮招商策划其实也是内容产品,只不过是超高客单价的内容产品,我们叫服务。
      所以其实叫什么概念不重要,关键看你在做什么。我们说要用做内容的方式做服务,一切服务都是内容产品。
      因此我们今年的内容产品只做两极,高端产品卡位,低端产品练兵。
      五、微信群不等于社群
      很多人一说社群,就说建微信群。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大坑。
      前几年,我们算是第一个有意识建QQ群的,当时也称为建社群。那时候还没有微信群。我们建了十几个QQ群,给群起名字叫餐饮老板内参上海站、成都站等等,好像全国都插满了旗子一样。貌似建立了庞大的社群。
      后来我发现,建了这么多群,维护群、保持群的活跃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我们常规维护群的方式是,安排一个实习生或者新记者负责来组织话题讨论、群分享、发红包、讲段子,还要及时监控有人发广告就踢群。
      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跟用户增强互动和粘性,增加互动频次、建立信任关系。
      但是一方面,我们的用户都是老板,你让一个实习生去组织话题讨论通常显得很小白,无法跟老板对话,最后变成了很机械、很刻意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我发现我们每天早上推三条内容,平时搞线下活动,还要推高端学习产品,以及各种服务产品,这些加起来跟用户互动的频次已经很高了,而且这种直接服务形成的关系更稳固更靠谱。
      还是那句话,直接的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在传统行业尤其受用,对to B的垂直内容创业模式也特别有用。
      老板的时间都很宝贵,你不可能让他从早到晚都围着你转,有需求时能想起你,没需求时忙生意,这样的关系挺好的。
      所以,根本没必要为了一个社群的概念就去建什么群,社群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结果,而不是目标。
      拿餐饮老板内参来说,我觉得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已经在建社群,因为社群的另一个意思无非是想过滤出你的精准客群,但是作为一个定位精准的自媒体,餐饮、老板、内参这三个词本身就是一个过滤器,对餐饮行业没兴趣、不是老板或不想当老板、对专业内容无分别能力的用户肯定也不会关注我们。
      所以,餐饮老板内参的定位就已经是一个天然的社群,我们只需要做好内容、做好服务就是对社群最好的维护了。
      六、80%的创业者都是热闹死的



      我经常跟同事说,一定不要觉得能干好多事,一定要经常看看哪些事是没必要做的。80%的创业者做的80%的事很可能是无用功,80%的创业项目其实是热闹死的。
      很多创业者一开始特别有激情,什么资源都想整合,什么合作都去合作,呈现出一副热闹、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这么做的危害在于,很可能是在一个平面上到处蜻蜓点水,但是最后发现在自己的道路上没有前进一步。甚至是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我其实还是想说要专注、要聚焦,创业者最宝贵的不是钱,而是精力和时间,能投入地把一件事两件事干好、做到极致已经相当不简单。
      我常常觉得,在特别细分的赛道上,其实是没有竞争对手的,最大的对手其实是自己。除非你的定位、方向发生改变,跑道了别人的赛道,或者自己的投入不够,让投入更大的人挤进了你的赛道。
      垂直领域的创业特别像登山,你要做头部,你的目标就只能是登顶,山腰的诱惑是最大的,因为那里的小路上通常会有小兔子、野果子,如果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跑到小路上去抓兔子、摘果子吃。
      最后等你回到主路上一看,发现路上挤了一堆人,甚至有些人已超过你了,这就是追逐一时热闹的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一旦锁定了登顶目标,就应该只埋头赶路,不要跑偏,直到你登顶时刻,你搬一块大石头放在路口,所有人都上不来,你就是山大王,满山的兔子、果子都是你的。
      所以我常常跟团队说,我们一定要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开发者俱乐部 ( ICP/ISP证:辽B-2-4-20110106号 IDC证:辽B-1-2-20070003号 )

    GMT+8, 2024-12-23 11:00 , Processed in 0.129655 second(s), 22 queries .

    X+ Open Developer Network (xodn.com)

    © 2009-2017 沈阳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