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论坛
搜索
查看: 8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脑仿生] 神经连接性决定了利他行为,人工智能可以从中获得什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0-18 06:23
  • 签到天数: 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3-6 01:52: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将利他行为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任何明显益处的自觉自愿行为。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认为: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容易使他们的物种存活下来。

    而社会交换论者认为:人们的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利他行为是助人者对未来的一种投资。期望日后自己需要的时候提供相应的帮助。  如果人们是把自己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来体验事件和情绪,则会对需要帮助的人产生了移情,从而导致助人行为。

    社会习得理论则解释说利他行为是习得的,并在成长中不断得到强化的结。从儿童时期开始,小孩就开始重复那些被别人认可和奖励的行为,而放弃那些被惩罚和批评的行为。

    到底哪一种理论更接近事实本质呢?下面的这项成果有可能提供重大线索。

    2016年2月25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员Grit Hein和Ernst Fehr的一篇研究文章,研究确认了脑中与利他行为相关的神经指纹,脑中神经网络的取向或能决定一个人的自私或利他行为取向。

    在心理学中,动机被认为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但要辨识它们可能颇为困难。确定脑中与某些动机相关的神经网络可为窥探某人的思想提供一个有趣的视窗。

    因此,Grit Hein和同事希望在2种不同动机情景下发现人脑中的结构差异。首先,志愿者们被分成两组,第一组中的志愿者会看到一名伙伴受到电击(同理心组),而在第二组中,伙伴会牺牲自己的钱来保护志愿者免于受到一次痛苦的电击。

    在每一组中会有一位第三控制者在场。与中立的另外一组相比(两组间没有差异),这两组的志愿者后来都更愿意为了伙伴而放弃钱。因此,两组有着不同的动机,但却从事了相同的利他行为。

    研究人员对在该第二种场景时的志愿者脑结构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了与利他行为相关脑区内的不同模式。应用一种分类算法,脑连接性的个体模式可被用来检测利他行为的具体动机——同理心或回报心。

    例如,由同理心驱动的利他行为在前脑岛(AI)和腹侧纹状体(VS)间会显示略微负面的连接性,而回报心驱动的利他行为则会在这些区域间显示强的正面连接性。这些志愿者接着会根据他们的利他行为程度被分至两个组内。

    “自私”者可被表征为在前扣带皮层和AI之间有着低度或负面的连接性,而那些主要为亲社会者则会在这些区域间展示正面连接性。在自私者组内诱发同理心驱动的利他行为可致使其连接性更类似于亲社会者的连接性。由
    Sebastian Gluth 和 Laura Fontanesi 撰写的一篇《视角》提出了更多的相关背景。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开发者俱乐部 ( ICP/ISP证:辽B-2-4-20110106号 IDC证:辽B-1-2-20070003号 )

    GMT+8, 2024-12-23 15:01 , Processed in 0.109885 second(s), 19 queries .

    X+ Open Developer Network (xodn.com)

    © 2009-2017 沈阳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