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论坛
搜索
查看: 14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漂流记,我和纸媒、门户以及新闻客户端被偷走的这五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9-14 14:1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4-26 09:15: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虽然中国本轮移动互联网浪潮 2009 年就开始酝酿,但对同时期大多数新闻系在校学生来说,信息相对是滞后的,教材是陈旧的,一些教授和业界是脱节的……
      2012 年,微信刚满一岁,快手还是一个GIF图片分享应用,人人网已然接近其抛物线的顶端,微博开始如日中天,今日头条发布了它的第一个版本,微信公众平台才刚上线,南方周末“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精神脉络还在影响一代新闻学子。
      我也是在那一年踏上了媒体实践的道路,从报纸、杂志、门户网站、报媒转型新媒体(澎湃新闻)、音频、视频,五年时间,实习加上职业轨迹,背后是传媒行业变化风起云涌的五年,媒体人也在此间不断转型,重新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时间拨回 2014 年,已经在南都担任首席编辑的咪蒙辞职创业,把房子也卖了,她创办的影视公司经营状况并不好。papi酱在微博上晒出了她和老胡的结婚照,感叹自己已为人妇。看到商机的内容从业者们开始发起各种联盟,笼络自媒体KOL,或者自身生产制造KOL,社会化媒体营销开始蚕食传统4A的生意。辗转创办了徐达内小报等系列产品的徐达内宣布“媒体札记”无限期冬眠,他的全部重心转向了内容创业服务平台“新榜”。
      同一个时空里,我的毕业论文选题选择了“新闻客户端的运营和商业化”,主要以搜狐新闻客户端为研究案例。那一年的搜狐新闻客户端装机量破 2 亿,并宣称同类产品里面,各项指标都是第一。
      除了数据因素,搜狐新闻客户端可供讨论的维度之多是我完成论文的必要前提。早在 2012 年,搜狐新闻客户端就已经有了订阅模式,只不过没有命名为“搜狐号”。
      2010 年到 2012 年期间接连两次“闭关”的查尔斯张也出关了,并决定重力发展新闻客户端, 2013 年在端内发力视频,订阅号方面,入驻的有媒体、自媒体还有政务号。现在能看到的较为成熟的新闻客户端形态,搜狐实则在三年前已经完成百分之八十的布局。
      但就如搜索、社交、微博、视频等热点风口的尝试一样,搜狐早早拿到入场券,但终究没了踪影或者沦为第二梯队。有人夸张得说,整个国内互联网创业史,就是一部搜狐的“围剿史”,遥想当年,马化腾就是听了张朝阳的演讲之后,激动不已回去做了OICQ,马云去搜狐应聘被刷了,优酷的古永锵、爱奇艺的龚宇都是张朝阳的得力干将。
      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张朝阳说:“中国互联网是由搜狐开启的,在中国互联网走向下半场开始的时候,搜狐将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心,来实现我们的理想。”
      交了关于搜狐的论文后,我和导师吃饭闲聊,她对学界和业界都比较熟悉,问我了不了解今日头条,最近她供职的网站很多流量都是今日头条导过去的。我那时候对头条知之甚少,只简单回答说,是靠机器算法的一个新闻客户端吧。
      也就过去了两年多,查尔斯张被网友热议是因为他和“霉霉”的绯闻谣传,而BAT巨头们集中精力“围剿”的是比他小 20 岁的张一鸣。
      新闻业变化之迅速估计会让那些跟不上步伐的教授继续误人子弟。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浙江大学的吴飞教授就不断更新他的新闻编辑学教程,加进去不少热点,其中有一章还找了前资深记者、新闻实验室发起人方可成来撰写。
      另外一方面,从事媒体行业本身已经是很宽泛的概念了。
      小标题2
      我实习的第一站是新快报深度中心,那个时候念大二,羊城还是新闻圣地,虽然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团实力阶层明显,但激烈的竞争从未停止。
      去之前,在QQ上联系了汪再兴,他那时候和曹晶晶、陈小向在缅甸采访昂山素季,微博又私信了当时深度中心的编辑余亚莲,到广州后实际跟的老师是刘子瑜和曹晶晶。
      每一个新闻从业者,最初起步可能都做过社会新闻,我也没例外,庆幸的是,在深度中心,除了可以跟热点,也能学着操作一些重磅的长报道。
      大三的时候,想要看看更多新闻的模样,所以选择了北上。电话联系上陆晖老师,去了Vista看天下,一份在当时拥有诸多大学生受众的杂志。
      带过我采访的雅君那个时候已经在运营生活方式类的个人公众号叫“雅君的好用分享”,“和你分享提升幸福感的一切”是它的主要功能。选题会上知道内部有个叫张自言的娱记,最初是从江苏的媒体来了北京,她后来为人所熟知的ID叫萝贝贝,她当时的领导是文娱记者“南袁北孟”其中的孟静。也在看天下有过短暂实习交集的鲸书,当时已经在ONE上面发表过个人代表作品,那时候我们还在办公室讨论哪家媒体是可以在北京落户的。
      快毕业的时候,急于找一份工作落定,觉得新闻客户端是未来的方向,投了简历去凤凰网,分在了无线事业部。也是在那个时候,知道了门户抓取、选稿和把关的节奏。
      凤凰其实很早就实验并推出过一个客户端,但最终没有花大功夫去经营而不了了之。等要推倒重来再发力的时候,前面已经有搜狐、网易和腾讯。移动互联网是大势,凤凰新媒体已经在纽交所上市,但股价表现一般,从凤凰新媒体CEO刘爽对移动端资源的倾斜就能看出来,他势必想要在新的新媒体江湖分一杯羹。
      出于对采写的执念,最终我还是放弃了门户编辑这个岗位, 2014 年夏天毕业,投身到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最火热的新媒体项目澎湃新闻。时任总编辑李鑫求才若渴,也愿意给刚毕业的、有热情做新闻的新人机会,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眼看着一个传统媒体孵化出来的产品在新闻客户端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虽然是传统媒体转型,但澎湃的思路足够互联网化。筹备期采用的是精益创业思维,虽然我不确定澎湃中高层是不是有这样的先期预设和总结。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
      澎湃的极简原型产品就是一个一个的微信公众号,冬枣的原始采编被分到各个领域,成立了“饭局阅读“、”一号专案“、”绿政公署“、”10%公司“等等小分队,试水这些垂直领域的内容到底有多少人感兴趣。
      等到内容和人马匹配渐趋成熟的同时,澎湃 (thepaper)这个名字也在众多选项中脱颖而出,压阵的报道也备好了,邱兵以文字和互联网产品献给恋恋不舍 1980 年代的情绪也酝酿许久了,第一个大型纸媒转型新闻客户端问世。

      在我正式参加工作后两三年,曾经遇到的师友们都纷纷有了或大或小的转变。萝贝贝的“严肃八卦”问世,而后成为娱乐类的头部公众号,篇篇都是十万加。孟静的公众号“孟大明白”几乎成为娱乐公号里最有深度的一个。雅君也开始了自由之路,“雅君的好用分享”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而且粉丝极为忠诚,她同时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微博上,除了晒她周游列国的美照以外,也不断给粉丝们提供有力度的情感支撑。鲸书在人物杂志和真格基金之后,创办了自己的影业公司。
      汪再兴去了博雅天下旗下的博客天下任副主编,后来他和张伟又一起鼓捣新世相,策划的“逃离北上广”成为现象级刷屏案例,或许就是以此为标志:创造优质内容本身成为最好的营销。余亚莲和曹晶晶去了南都,现在曹延续了她法学的基础成了一名律师,余做的娱乐公众号和她设计的版面一样漂亮,刘子瑜去了浙江在线带团队。
      离开澎湃以后,我去了网络音频平台蜻蜓FM,它死对头喜马拉雅FM也在上海,都是这个垂直领域的佼佼者。现在两家都在努力通过内容付费等手段做收入,以期尽快上市,战略新兴板不开了,他们都想冲击创业板。(FM行业的前世今生之后再单开一个专题来写)
      真的不是为了媒介形态打卡,但是后来我从蜻蜓离开回到了澎湃老团队的新项目梨视频。巨头自然也都没错过短视频这个风口,爱奇艺头条(已上线,但没大范围宣传,像是一个防御性产品)、新土豆、头条视频、秒拍、快手等等都登场,连小米内部也孵化了“快视频”,不同的是,梨视频是其中专注做资讯短视频的一家。(短视频行业格局也会在之后单开一个专题来写)
      没有去电视台工作过,是我的一大缺憾,不过以凤凰卫视的陈晓楠加盟腾讯网任副总编辑和首席主持人为标志,即便是数一数二的电视媒体,在互联网巨头面前,也没有了竞争力。
      2017 年开始,新闻行业的竞争,终归巨头之争;单纯的新闻资讯的竞争,升级成为了内容分发的战争。
      自 2013 年开始,阿里在传媒领域的投资动作就就没间断,投资触角陆续伸向传统媒体、影视公司及新媒体,通过并购、投资、合作等形式丰富媒体矩阵。新近,阿里与新华社成立合资新公司,此前,阿里与四川日报集团成立封面传媒,出资 12 亿人民币与上海文广集团(SMG)成立控股公司,取得第一财经传媒36.74%的股权,更早前阿里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共同创办天下网商……蚂蚁金服也是在各家媒体有股东身影。
      现在阿里通过大鱼号一点接入,多点分发,即阿里将自己内部的流量和资源开放给内容创业者,只需在大鱼号发布,就可以在阿里文娱内部的其他平台共享,甚至是跨领域。能接入的平台包括优酷、土豆、UC、UC头条、淘宝、神马搜索、豌豆荚、天猫、支付宝等。领衔这一战略的是阿里大文娱的掌舵者俞永福,除了优酷,土豆,UC,他手下还有阿里影业,阿里文学,阿里音乐,阿里体育,阿里游戏和阿里数娱。
      腾讯方面, 2006 年开始就启动了地方门户项目,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合作成立大渝网, 11 年 8 月与南方报业合作大粤网, 12 年 7 月与当时的解放日报集团合作大申网, 14 年与新京报联合创办京津冀区域门户——大燕网……
      腾讯的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是其内容分发的排头兵,微信公号则是以社交之名霸内容分发之实,同时他们还有QQ空间、腾讯新闻、腾讯视频、腾讯动漫、阅文集团、腾讯直播、QQ音乐等,形成集订阅号、社群和商业化为一体的内容闭环矩阵。除了微信以外,腾讯内容领衔者是统领了IEG(互动娱乐事业群)、SNG(社交网络事业群)、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OMG(网络媒体事业群)四大事业群的任宇昕。
      百度的步伐再次姗姗来迟,直到今年 2 月,他们才把内容分发这件事情提上战略级。李彦宏在内部讲话中,依次提到了内容分发、连接服务、金融创新和人工智能四个“新时代”,李彦宏直言:“内容分发是我们的核心,我们之所以能够存在,我们之所以很多业务能够做的起来,是因为我们有内容分发这样一个坚强的大盘,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他所说的大盘,就是百家号作为内容收纳入口,再通过手机百度等搜索体系实现内容价值最大化。
      微博在曹国伟和来去之间王高飞的带领下重生,并且展示出了比大V时代更强的商业能力。微博早已不再是“ 140 字不到”的短消息,内容,资讯、知识、娱乐、游戏等等,微博应有尽有。新近上线的具备短视频功能的微博故事再次丰富了其业态。曹国伟之前对媒体说:“从DAU到MAU、从信息流到发现流、从短视频到直播、从网红到明星、从收入到利润,微博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人们最乐观的预期、创造新的纪录。”
      BAT巨头们如此重视内容分发,都是因为大家都处于罗振宇所说的“国民总时间”这个商业的终极战场。不仅BAT巨头如此,现在几乎所有的app都已经在接入信息流或者考虑介入。第二巨头梯队的 360 和猎豹自然不想错过,手机厂商也加入混战,就连工具类应用,比如天气界的墨迹天气,O2O界的大众点评,姨妈界的美柚等等都没有放过内容信息流。往后的世界里,每一个产品,每一家企业本身都是媒体了。
      而完全独立于BAT之外的巨头只剩下今日头条。抢到移动互联网入口以后,头条也没有停下扩张步伐,内部孵化了新近被央视点名的火山直播,类Musical.ly应用抖音。头条 2016 年年末拿到红杉资本、建银国际等机构投资的 10 亿美元D轮融资,股东名单显示,新浪已经完全退出。现在,头条还上线了微头条,种种迹象都表明,头条和微博必有一场大战。
      而内容分发大战最终格局如何落地?与其说要看BAT如何剿杀今日头条,不如说,这取决于张一鸣如何迎战俞永福、任宇昕和曹国伟这三座大山。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开发者俱乐部 ( ICP/ISP证:辽B-2-4-20110106号 IDC证:辽B-1-2-20070003号 )

    GMT+8, 2024-12-23 10:55 , Processed in 0.143123 second(s), 22 queries .

    X+ Open Developer Network (xodn.com)

    © 2009-2017 沈阳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