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走后,似乎全世界都在用各自的方式纪念他。在一片“下一个乔布斯在何方”的热议声中,宁波市新近出台了一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在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一个周期培养经费超5000万元。
在这样的当口出台这样一项政策,难怪当地媒体将此人才培养计划与“孕育乔布斯”联系在一起。然而,与之相对,网友罗列出的那一系列“如果乔布斯出生在中国”的设想,同样生动震撼——他或许会因为是弃儿受到歧视,会因为没有本科学历无法进入高校、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会因为没有钱无法开办企业,会因为产品被别人山寨生意一落千丈,会因为身体虚弱、无法打工而贫困潦倒,最后他很可能在疾病中默默离开人间……
虽然一连串的“或许”只是假设的玩笑,但其中也颇有值得反思的深意。因为,只要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了类似的状况,改造世界的乔布斯便不存在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宁波政府有意出资培养领军人物的出发点固然好,但真正要培育出 “乔布斯”这类的人物,显然需要更为庞大的配套服务。无论是从娃娃抓起、发掘培养孩子的创造天性,还是在全社会广泛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都必不可少。
应该说,科技发展到今天,每一个国家都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只是,真正的创新,除了依靠政府的鼓励、呼吁,还要有肥沃的土壤来滋养。这个土壤就包括了年轻人的创新追求、创新热情和创新冲动,在整个创新和创业的人才梯队中,既需要有小草、花朵也要有灌木、树林。这就需要让人们切实地明白“创新”的价值,看到“创新”可以出财富。
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很突出的财富现象,是财富并不以创新为中心。有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500强利润最高的10家企业,全部由国有金融部门和垄断性国企占据,且这10家企业的利润之和占500强利润总额的四成。无独有偶,上个月发布的《2011胡润百富榜》,排名前10的富豪中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有4位,排名前100的富豪中有44位从事行业涉及到房地产。在一个“财富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就可赚得”的社会体系中,我们怎么让年轻人相信,创新可以创造财富,并最终引导更多人走向创新的人生选择呢?
当然,话说回来,挖掘和培养自己的乔布斯,这样的情结并非中国独有。但到目前为止,乔布斯只有一个。对此我们无须过于自责,而如若政府部门能在今后的决策中,让利益的天平向创新企业倾斜,向创新青年倾斜,那就是一个好的方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