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论坛
搜索
查看: 4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放弃百万年薪与华为14年的积累,一心创业的他告诉你创业很难、应该如何起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0-18 06:23
  • 签到天数: 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3-6 23:17: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注:作者曾在华为公司工作过14年,并于2015年辞职创业。本文是他创业后的一些经验与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任宝刚从浙江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华为,一共14年。

    他同时也是一位创客,至今累计申请公开的专利七篇,其中智能可穿戴专利三篇,于2015年5月从华为公司辞职创办奔跑科技,聚焦于智能可穿戴及相关移动互联网领域。

    在离开华为时,我对挽留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

    “我选择创业,其实是选择了未来十年过一种新的生活,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听完这句话后领导也就没再劝我,因为我为这一刻整整准备了十年

    细心的朋友可以观察发现,我在华为的经历中,研发、运营、市场、服务都干过。

    2001年我从程序员做起,一路走过来,每一步都是我规划的结果。

    早在2005年,我就写了一份个人规划,反复的问自己,要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是我所追求的,如何一步一步达到期望的生活状态。

    在这份个人规划中,我把自己的三十年规划了进去。

    从那以后,差不多每过一两个季度我就会Update一次个人规划,总结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得失,哪些是在方向上的,哪些不是,该如何调整……

    今年5月,我抛弃了自己在华为14年的积累,投身到了大众创业的浪潮中,到今天算算也快半年了。

    这半年中,一点一滴,我的生活忙碌而充实,虽然很累,但是看着自己创办的公司一点点在进步和成长,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这种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奔跑的感觉很棒!

    虽然我也只是在创业的路上而已,不过这半年时间的收获还是颇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古人的话太有道理了。

    所以我就想把一些感受和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对打算创业的、即将创业的或者正在创业的小伙伴们以参考,也希望能够结识更多有识之士,有机会一起去做喜欢的事情,顺便改变世界 。

    一、创业之难

    有人问我创业会碰到哪些困难,我的理解是一个字,缺!三个字,啥都缺!!!

    你会发现无论你想的再多,准备的再充分,真的干起来后,还是会发现有很多地方没想到或者准备不足。

    实际上创业常见的困难主要是缺方向,缺人和缺钱三点。

    其实这也是创业的魅力所在,和打游戏一样,如果每一关都一样,你会觉得有意思吗?如果老怪很容易就被你打败了,你还会有过关的渴望吗?

    所以对于创业而言,难是一种常态。

    从整个创业的过程来看,就如同爬山一样的,你每前进一步都要靠前一步的积累,都要站稳了脚跟再往上爬。不然稍微不小心就可能一下子滑到谷底了。

    虽然不排除有些人可以直接坐缆车上山,但是大多数普通人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的去爬。

    而且你在路上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波折,但是你最好找准一个靠谱的方向和路线坚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今天从南坡爬,明天碰到一点困难又想迂回到北坡爬,你花的时间一定会更长,而且说不定就在你转战的过程中,就突发雪崩直接让你挂掉了。

    同时,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找小伙伴同行,本来开始阶段资源就缺,所以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抱成团发展。

    但是找人也不简单,不合适的人不但浪费你的精力,还会给创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谈到如何选人,其中最关键的原则之一就是一定要找有创业思维的人作为合作伙伴,因为创业和打工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

    如果在找合作伙伴的时候,他还没有完成从打工思维转变成创业思维,还在考虑工资多少、风险大小等问题的话,那么此人基本就只能作为员工而不是合作伙伴来加入。

    其实选择创业就是在选择风险,而选择风险本身是为了谋求未来的收益而不是眼前的利益,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创业思维。

    要想创业就必须要先完成从打工思维到创业思维的转变,否则没有这个心理基础,失败的可能性会很大。

    二、创业如何起步?

    1、要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向

    如果你想辞职出来创业,那么你就一定要想好要做什么方向。如何找到合适的方向呢?

    首要原则是要找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你就会投入120%的热情。一段时间后,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同时这些收获又会激励你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会让你有更多成就感,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2、 在选择的方向上要有一定的积累

    你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在选择的方向上要想成功,关键的竞争要素是什么?然后再来看,你具备多少。

    如果在这个方向上,你一点积累都没有,那么除非你找到很多靠谱的人来帮你,否则失败的概率会很大。

    当然,这也不是说没有积累的事情就不能干,而是说,如果你发现在你想要创业的方向上没有积累,那你应该首先想的不是去创业,而是要在这个方向上去实践,去积累,或者先跟着别人干,等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再开始你的创业,就会稳健很多。

    3、 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

    这个价值是指解决实实在在的需求,而不是凭空造出的伪需求。

    商业的本质其实就是毛主席说的为人民服务,你只有为人们服务好,人们才会为你服务,愿意拿出钱购买你的服务或产品。无论是什么物品,小至一瓶水都是在为人民服务的。

    一瓶水,它解决人们干渴的问题,所以人们才会掏钱去买它。刘总所在的洗车行业,它解决了人们对车保洁的需求,所以人们才愿意掏钱支付这项服务。

    所以,你在寻找创业方向的时候,首先必须要回答清楚,你到底解决了人民的什么问题,到底能给用户带来哪些价值,因为这个是你创业的商业基础。

    4、 考虑未来的趋势

    举个例子,刘总的自助洗车项目其实就是看到了未来人力成本高涨没人愿意干脏活累活的趋势。你创业的方向必须是一个未来可以长期让你奋斗的方向,这样你才能够有纵深。

    这就需要你把握好未来的趋势,如果短期1、2年内你产品刚出来就被另外一个产品或者其他技术替代,这就说明不符合未来的趋势,也就不适合作为一个创业的方向。

    例如,如果你选择了当年红极一时的BP机作为创业方向,结果你仅仅做了几年,就出现了手机取代它,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一个好的创业方向至少要在未来的5-10年仍然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景,这样的创业项目才会有成长性。

    投资人投资创业项目为的就是获得成长性,而不是现在你有多牛。只有让投资人看到了你未来5倍、10倍、100倍的成长性,他们才会愿意拿钱投你。

    如果在创业方向上趋势没找准,就只会给你带来一时短暂的发展。

    再拿爬山说事,等你好不容易爬到500米,1000米的时候,才发现没路了,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换方向岂不太迟?所以不如一开始就要看准一个更远的方向,朝一个更远的方向去爬。

    虽然这条路肯定是会比别的容易看清的路多一些障碍和险阻,但是这些并不可怕。

    如果只有好处没有困难,地球人都会选择这条路了,如果既能很快到达顶峰,路又好走,那么这条路肯定堵到水泄不通,也轮不到我们去爬了。

    所以,在创业道路上有困难是很正常的事,你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别人也会遇到。我们应该庆幸,有困难,就证明有门槛,有门槛,路上才不会有那么多人和你争。

    三、如何寻找最好的时机

    刚才谈到趋势很重要,同时,当你做好创业起步准备之后,时机也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切入太早就意味着你将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处于消耗战中。

    在这场消耗战中,你要考虑你是否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家人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如果切入太晚,地球人都看好这个方向了,其实就意味着你选择的方向已经过热了,很难再去分得一席之地了。

    纵观人类社会几千年,衣食住行都是生存之本,方方面面都是生活所需,所以任何的创业方向都是有机会的,都是有可能成功的,但是时机选择不对,就有可能让你败得一塌糊涂。

    甚至可以说,时机的选择比创业方向的选择更加重要。

    每个人都希望找准时机,但好时机是不会举着牌子告诉大家机会来了的。如果猪都看到风口来了飞上了天,这个时候你再冲进去肯定是晚了。

    真正能抓住机会的,一定是少数人,一定是那些明明现在是晴天,却考虑到明天刮风,后天下雨怎么办的人。你比别人看得远,你就会提前准备雨伞,在下雨当天拿出来在街市卖。

    如果等到下雨了之后你才去进货,那就太晚了,雨伞的价格早就炒高了,卖伞的人早就满大街都是了。

    那么,既然时机的选择如此关键,我们又将如何把握这个时机呢?有哪些外在的迹象可以帮助我们去判断呢?

    1  产业的发展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个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

    1、 导入期

    一个新事物在导入期时,往往只有极少数人在投入,进展也很缓慢,在这个阶段往往投入不大,而且需要克服的挑战非常多,好不容易能够有点成果,还大多不够成熟。

    例如极客和发烧友在做的一点事情或者专家学者在做的研究,像无线远距离输电这类东西等等。然后,终于有一天某些媒体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捕捉到了这些有限的成果,为了吸引人的眼球或者媒体本身对这个新事物就缺乏深入的了解,总之他们会大肆宣传。

    尽管这个技术还很不成熟,但因为没有太多人了解,加上媒体的炒作,就会给很多人印象说这个新事物太棒了,这个新时代仿佛明天就要来临了。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有人把这个新事物做成了产品推向了市场,这使得人们不再雾里看花,而是可以近距离的体验这个传说中美好的新事物了。

    此时这个新产品的用户往往是一些极客、相关媒体和喜欢尝鲜的爱好者们,随着他们对这个新产品的使用,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玩意根本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好,问题一大堆。

    这个时候媒体的特点又显现了,当初把这个东西吹上天的也是他们,此时,把这个新产品鞭笞得体无完肤的也是他们,在媒体的助力下,人们对这个新事物的热情和好感跌入了一个谷底。

    实际上,这个新事物的产品化之路才真正开启,一些甘于寂寞的人在冷静的逐步克服一个又一个产品化的问题,产品的方向和应用场景也在唱衰声中越来越清晰,但是新产品的销量还是寥寥无几,这就是导入期常见的发展过程。

    导入期往往是很漫长的,一个新产业,无论是芯片、工艺、技术、人才、资本等等,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积累、沉淀、发展,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突然光明了。

    2、 快速增长期

    从导入期到快速增长期的过程就如同日出,太阳一出来,也就几秒或者十几秒之后马上就天亮了。快速增长期的特征就是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了解这个新事物,并且产生购买行为。而且,这个市场的销量基数开始快速放大,每年都以百分之几百的速度增长,这时,市场就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3、 成熟期

    快速增长期结束之后就会到成熟期。例如当前手机在中国就已经进入成熟期,基本大家都拥有了手机,而且很多人还不止一部,从无到有的情况越来越少(增量市场),多数人都在不断更新换代(存量市场)。

    成熟期的特征往往是市场存量很大,而增量越来越少,市场的主旋律是更新换代,厂商竞争激烈并越来越汇聚,小厂商基本都陆续出局。

    4、 衰退期

    进入衰退期,市场上往往已经有新技术、新产品正在取代原有技术和产品。

    例如,目前的智能穿戴如果未来能取代手机,或者人们对于手机的更新换代的需求很少了,这时手机就有可能走向了衰退期。

    我个人认为当前手机的发展也快到极限了,你看现在大家手机的样子基本都差不多了,越来越同质化,主要就是一块屏幕了,为了区分差异化,手机产业居然造出了一个屏占比的概念来唬人,即使是苹果的新品也没有太多特色。

    目前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够快了,屏幕也没法再大了,还能发展的就只有电池、传感器、薄厚和5G等等这些方面了。所以我预计在未来5-10年,手机行业就有可能慢慢走向衰退期。

    当一个市场可发展的方面越来越少,发展的技术越来越难,而且新增需求停滞的时候,这个市场就走向了衰退期。

    2  判断拐点的几个依据

    拐点就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变迁的时机,要找到拐点是很难的事情,但也不是无迹可寻。从导入期到快速增长期的拐点,往往就是黎明将至的时候,这是最好的切入时机。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判断。

    1、 上游产业链。

    我们要做一件事情前,必须要先看上游产业链。

    如果你要做一款VR的头盔,那么你就应该先看看产业链的芯片、技术、工艺是否是成熟的。成熟的标准是具备让你能够做出一个比较好的用户体验的基础,或者说,你面临的产品化的困难是通过你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克服的。

    举个例子,你要做一道菜——西红柿炒鸡蛋,那么你要先考虑上游产业链的西红柿成熟了吗?母鸡长大了没有,鸡蛋下出来了吗?

    如果西红柿的种子才刚埋地上,生鸡蛋的母鸡还刚孵出来,然后你就要和全世界说你要做最好吃的西红柿炒鸡蛋,那就叫天方夜谭。即便你硬生生把菜做出来了,西红柿也是青的,鸡蛋是剖腹产的,这盘菜也不可能好吃。所以第一个判定拐点的标准就是先判断产业链是否成熟。

    如何判定产业链是否成熟呢?

    第一、你可以自己参与进去去判断,通过与产业链的人沟通去了解。

    第二、你可以通过观察这个行业早期投身的一批人的发展状况来判定。这一批愿意死在沙滩上的小伙伴过得怎么样?是过得很欢快,还是每个产品推出来都磨磨唧唧。上游产业链不成熟可以表现为早期创业的人还很少,这些人每天都很苦逼,而且在这个领域很难找到一个专家或者从业的人才。这些迹象都可以表明上游的产业链还处于黑暗期。

    第三、你可以通过观察早期一批人做出的产品如何。当上游产业链处于黑暗期时,也会有一批人像飞蛾扑火一样,不停地涌进去。但是你只要看看这批人做出来的产品达到什么水平,多数情况就可以实实在在地判定了。

    2、 生产加工制造工艺

    假设你的上游产业链成熟了,西红柿成熟了,鸡蛋也生出来了,但你的锅碗瓢盆没有,或者即使有也很简陋,盛菜的盘子只是一个破了角的铁盆,即使炒出来的西红柿炒鸡蛋很美味,也没有多少人会去尝试。

    特别是硬件产品,上游产业链成熟了,但生产工艺和制造水平无法支撑的话,即使构思得再好,工人也没办法生产出来,就算用最精密的加工工具造出来了,也没办法批量生产,或者生产出来问题一堆,成本高居不下,这样显然是不行的。

    3、 市场

    市场是否成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人们购买产品或服务,基本上都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认知。如果大多数人压根不知道什么叫智能穿戴,又怎么会买呢?

    所以用户要购买一个商品,首先要对事物有所认知。这个认知不是简简单单的知道、听说,而是了解、明白。

    就像西红柿炒鸡蛋,人们对它的必要认知应该是了解它的原材料是西红柿和鸡蛋,加的配料有油、盐、调料等,含有丰富的营养,简单而又味道好等等。

    注意这里说的对产品的认知不是针对所有人的,而是针对目标用户群体。如果市场上至少有20%的目标用户达到了这种认知,就可以说完成了市场的认知阶段。

    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是认可。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东西,发现它非常有用,并且愿意花钱购买它,这就是认可。在认可的阶段,只要你的产品做得比别人好,有优势,那么就会有人购买你的产品。当这20%认知的人逐步变成认可,另外那80%未认知的人也会逐步转变成认知的人,销量也就会越来越多了。

    如果市场完成了从认知到认可阶段的跨越,就是一个很好的拐点。在我看来,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初步完成认知阶段,接下来只要解决认可的问题,市场一定会井喷。

    4、 是否有大公司的介入

    假设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登上运动员没有登上珠峰,或者没打算登珠峰,试想一下你
    去登珠峰的成功概率会有多少?为什么说大公司的介入是判定拐点的一个标准呢?

    首先,产业链成熟的前提就是要有大公司的介入。

    没有大公司的介入,仅靠小米加步枪式的发展是不可能让产业链成熟的。大公司的投入是规模化,只有规模化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产业链的成熟。其次,大公司能解决让大众认知的问题。

    在导入期到快速成长期的一个特征就是销量开始增长,也就是买的人开始越来越多。

    买的人越来越多的前提是认知的人越来越多,导入期要完成认知,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宣传。大公司的介入本身就是一种宣传,由大公司来发力宣传,效果是天壤之别的。

    例如,牛仔裤刚出现,然后你率先开卖牛仔裤,结果这条街只有你一家,消费者根本不知道牛仔裤是什么玩意,你觉得买的人会多吗?再假设,李维斯、苹果、Lee等大牌都介入牛仔裤行业,他们做大量的宣传,请各种各样的模特试穿,并宣称这是时尚时尚最时尚的新世纪产品,那么人们认知和认同的增长速度就会是十倍、几十倍,甚至是百倍的增长。

    所以抢占市场先机是对的,但是千万不要市场还没有就去抢先机。

    很多人都会认为创业就要认准一些没有大公司介入的领域,不然自己会被大公司排挤掉,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大公司介入,并不意味着小公司就完全没有机会了。

    相反,没有大公司介入的市场,就往往证明时机还没有到。而且,任何产品从一代到二代或者三代,要达到用户体验不错的话至少需要3-5年。即使是苹果这样实力强大的公司,它的手机也是经历了好几代,从iPhone1到iPhone4以后,用户体验才开始成熟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小公司也可以发力,占据一部分细分市场,小公司有属于小公司的缝隙市场。

    市场上的大公司都是由小公司发展起来的,但是小公司必须要找到小公司的生存之道,也必须要按照小公司的逻辑去发展才能生存。很多人从大公司出来,直接套用大公司的玩法,往往很容易把自己玩死。

    我们办的是小公司,就一定要聚焦,要把所有的资源和力量聚焦在产品的一个点上,让这个点的压强超过大公司。虽然大公司很大,但在这个点上就干不过你,那么小公司才有了赢的机会。

    当你有一个小点比别人强,就一定会有人愿意为你这个点买单,你就有机会让这一点变成两点,让两点变成更多点,逐渐壮大地盘,等你公司成长为中等以上的公司了,才可以用大公司的玩法来玩。

    我是从大公司出来的,我了解很多大公司的做事方法是,它的预研团队最先看到一些极客的或者有前瞻性的研究向老板汇报,一开始老板可能不理解,直接就拍回去了。

    然后又过一段时间,做这个事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技术也开始完善了一些,开始有一些应用场景浮现,这时又有一群人向老板汇报或者老板自己也有所意识,这个方向需要去认真调研一下。

    于是,大公司就投入了一些人去跟踪这个产业方向。等到至少一年半载跟踪产业方向的人回来再次汇报时,管理层才意识到是个大的商业机会。

    此时大公司就会投更多的人和资金去调研市场,研究产业链和关键技术,研究市场应用场景,逐步形成产品概念定义。

    等又过了一段时间,这批人有了更加完整的论证,说明市场潜力巨大是下一个未来,明确有哪些关键技术需要攻关,具体资金投入等等,这时老板才最终拍板大搞。于是,大公司就开始全力投资金、投人才、投精力来做这件事情。

    但是大公司这个机器一旦开动起来,无论是速度还是力量都是惊人的。他们会马上拉上游的产业链Intel等,下游生产制造富士康等,一起讨论该如何落地。同时,再叫上媒体、大咖们,开始大力宣传来孵化市场扩大认知等等。

    此时,小公司要做的就是借势和借力。当大公司在砸钱成熟上游产业链,烧钱做市场宣传和用户教育时,小公司就要紧跟其后。

    只是小公司不能完完全全做和大公司相同的东西,否则肯定会死得很快。

    小公司也不能做便宜、廉价的东西,因为成本控制和规模作战是大公司的专利。小公司没有规模,要想和供应商谈价格是没有筹码的,人家愿意和你玩,产品能做出来就不错了。

    我认为,小公司必须做高价值、高毛利的东西,因为这些差异化的东西才是细分市场,而细分市场才是小公司能生存的地方。否则,和大公司拼成本、拼规模、拼品牌溢价,那肯定就是死路一条,只有和大公司拼创新、拼差异化,才有胜算的可能。

    大公司虽然很大,但在某一个单点上就可能比不过你,在创新上,小公司的一个人是有机会抵得上大公司的千军万马的。虽然你是大公司,我是小公司,但是我想到的,你一万个人未必能想到,就算你有人能想到,也未必能够被管理层听到或认可,就算管理层认可了,大公司的层层汇报也可能会贻误战机。

    在我看来,创新和灵活性是小公司与大公司竞争时唯一的胜算。

    总而言之,大公司的介入与否是拐点是否到来的一个重要迹象之一,而小公司必须要在差异化上下功夫才能获得生机,我认为这是小公司生存的哲学基础。

    四、融资注意事项

    每个创业公司都缺钱,融资也就成了创业的必经之路。

    目前业界的惯例都是都是一轮一轮去融资的,因此即使你拿到了A轮,B轮,到了C轮你没有拿到,最后也有可能以创业失败告终。而且即使你每一轮都拿到了投资,也不见得就已经可以打一个成功的标志了,说不定只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没有结束,接盘侠还没绝罢了。

    我认为没有稳定的现金流,还要靠不断融资才能生存的公司,都只能说还在路上。

    只有这家公司已经能够靠自己的业务养活自己,形成了正常的造血机制,并且有未来长期发展的基础时,才可以说是已经“长大成人”了。

    虽然说长大成人也会时有交通事故的风险,但是至少已经不会那么轻易死掉了。缺钱是一个公司长大成人前的常见境况,我们有必要在融资的时候注意这些方面。

    1、要知道投资人关心什么问题

    只有了解投资人关心什么问题,你才有可能说到点子上。投资人投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投方向和投人。

    第一,方向。

    投资人最关心的是所投企业的方向是否有未来,未来能否创造巨大的价值。

    在中国,投资人之间的水平差距是很大的,现在稍微有点钱的都可以说自己是投资人,但绝不是所有的投资人都能成为大咖,都能清晰地洞悉行业未来的方向。

    很多投资人的背景并非产业出身,他们对要投行业的理解和判断力可能比不上一直在该行业里打拼的人。比如,如果你搞不清楚这个瓶子是怎么造出来的,你怎么知道这个方向对还是不对,怎么能看出这个方向存在哪些风险能不能成,怎么判断这个人是不是能把这个方向搞出来?这些问题都是很难的问题。

    甚至是有很多知名的投资机构,都有专门的预算去购买一些产业咨询界的意见和报告来帮助他们做判断。所以你在找投资时,一定要用投资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讲你的方向,不要一上来就一堆只有你知道的细节,你要想想投资人关心什么,他们的判断逻辑是什么,这样才能说到点子上,才能引发共鸣。

    第二,人。

    投资人非常看重人和团队,为什么?因为这个是让方向落地的基础,没有靠谱的带头人和团队,再好的方向也将是海市蜃楼。

    投资人看团队,我觉得80%的比重是看这个团队的领头人。

    一个团队的领头人就如同原子里的原子核,电子都是围着原子转的,如果原子核力量不够强大,就很容易不稳定。特别是在创业阶段,领头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一位足够有Power和影响力的领头人,这个团队就会有非常大的风险。

    试想,当出现一些真正的分歧的时候,该如何去解决呢?这时候,团队里应该有一个大家都信服的人,而且这个人应该是这个团队里相对最英明最能干的那个人。或者,这个团队应该有一个善于激发大家斗志的人,能让其他人都愿意跟着他干。但是尽管如此,圣贤也会有错的时候,这个人的决策不一定全对。

    这时,大家要认识到,既然他是这个团队里最强的人,那么跟着他干,成功的概率自然最高。如果是这样,这个团队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拥有这种信念,才能让公司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更何况,人都是要在经历失败之后才能成熟的,谁也不例外。

    那,投资人怎么去判断团队里是否存在着这样有实力的领头人呢?首先他们一般会先通过创业公司的股权结构来判断。

    如果团队的股权结构是人人平均的,大家一样,那么投资人是绝对不会投钱的,因为这个团队缺乏基本的做事基础,一点点分歧都会让这个团队分崩离析。

    实际上股权结构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多的,它代表了领头人和其他人的利益权衡,也代表其他人对领头人的认可程度。如果股权结构你都没有摆平的话,就根本不存在投资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老大,怎么分赃都没有谈妥,又怎么可能一起把事情做好呢?更何况,可以共苦,不能共甘的例子都数不胜数。

    投资人看重人,主要看他的思路。

    如果创业的方向是对的,团队是有凝聚力的,但领头人的思路有问题,那么这盘菜无论怎么炒都炒不好。比如,炒菜的顺序是先放油、再放菜,然后放盐和调料等等,但你偏偏要先放酱油和菜,再放油,最后连盐都不放,这盘菜又怎么会炒得好吃呢?

    所以在和投资人谈之前,一定要理清思路,如何把你的方向变成现实、如何抓住机会、每一步的步骤是什么,每一个逻辑都要非常清晰。实际上这不只是为了找投资,你自己Run这个公司带领这个团队也需要想清楚。

    作为创始人,你不仅要把故事讲好,还要把故事变成实际步骤,把实际步骤落地执行,最终让故事能变成现实。

    2、如何找到“真爱”

    其实,最合适的投资人应该是经历过创业,实实在在地把一个小公司发展成大公司,熟悉你这个方向和行业,有经验,有人脉,有资源的。

    这样他才知道创业有多少坑,他才知道该怎么一步一步克服困难,把想法变成现实;这样他才可以清楚地判断所投行业的未来方向趋势,帮助你及时纠偏。

    不过不幸的是,目前具备这样背景的投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说,投资人不投你的项目也许并不代表你的项目不是好项目,或许是你的项目时机不对,或许是你遇到的投资人根本判断不了你的项目和方向。

    所以,找投资也是要看缘分的,就好比找对象,世界上合适你的姑娘可能很多,但可以肯定,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不一定能遇到。能够遇到的姑娘其实很多不一定合适,但一开始谈恋爱时可能聊得很好,只有在相处过程中才能逐步发现本质的东西不一样,而且存在很大的差异。

    找投资人也一样,很多时候一开始谈得很好,但在谈条款时候就谈不下去了;或者刚开始合作的很好,等往后发现思路和想法不一样关系弄僵了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和投资人谈得好只是完成了融资的20%的工作,后面还有80%的工作等着你去做,这其中涉及各种各样法律条款内容的谈判,每一条条款都要相互达成一致的。因为投资人可是真金白银拿钱出来投资你的,所以他们也会理所当然的加入很多保护自己的条款,这些条款不见得你会接受,但都是他们花钱买来的经验教训。

    总之,找投资就像找伴侣一样,很难,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仍然要用心去找,不找就永远碰不到真爱。

    那,如何找到真爱呢?

    首先,你得扩大交际面。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故事,有能力把故事变成现实,你就要广泛地接触,接触的人多了就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也会遇到合适的投资人。

    其次,你要学会选择投资人。即使你找到了愿意给你投资的投资人,你也要有所选择。因为不是所有的投资人都是合适你的,好的投资人除了给你带来资金的帮助,还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支持,相反,不好的投资人不但帮不了你,反倒会影响你创业的进程,给你的创业路添堵。所以说,找投资一定要有所判断,谁是好投资,谁是坏投资,这里面没有一个绝对的定式,你找的多了自然也就体会出来了。

    再者,找投资一定要越挫越勇。找投资就像谈恋爱,会遇到各种拒绝。因为有的姑娘可能要求你有车有房,有的会介意你的学历,有的则希望家庭背景相当等等,所以找投资经常碰灰是完全正常的。但是,你在碰灰之后一定要多反省,是不是约会时自己穿着太随意啦,是不是你讲的故事别人没听懂啊,是不是你讲的内容别人不感兴趣啊等等。

    在碰灰之后一定要多总结,投资人的思考逻辑是什么?关注点是什么?等等。

    你要想找到合适的对象,就要多去尝试,多相处。

    最后,我想说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过分地依赖投资人的投资。

    找投资前你自己最好也要有资本投入,除非你是刚毕业出来的,没有资金,也没有合作伙伴,只有满腔热情和想法,否则,自己应该要投入和储备一些。只有这样,在和投资人谈判的时候你才有筹码和平和的心态,也能传达给投资人知道你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充满信心的。

    中国的创投业才刚起步没多少年,有相当多的投资人都不够成熟,所以在没有看准之前,他们宁愿放弃下一个阿里和腾讯的投资机会,也不愿轻易下手面对投资失败的风险。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投资都是给你锦上添花的,很少有雪中送炭的。因而,你千万不要期望资本能为你雪中送炭,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应该是极少的!极少的!极少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因而,你应该重点把自己该做的做好,凤凰自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开发者俱乐部 ( ICP/ISP证:辽B-2-4-20110106号 IDC证:辽B-1-2-20070003号 )

    GMT+8, 2024-12-23 19:02 , Processed in 0.128196 second(s), 18 queries .

    X+ Open Developer Network (xodn.com)

    © 2009-2017 沈阳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