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论坛
搜索
查看: 1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脑仿生] 你有过“故地重游”、“似曾相识”的幻觉吗?大脑到底和你闹哪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9 18:18
  • 签到天数: 8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1-21 12:35: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验说:此情此景好熟悉,时光倒流、特异功能、多维空间、催眠,还是精神错乱?
    实验说:这种现象不过是记忆系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一点小瑕疵。



           你坐在咖啡馆里,好友坐在对面,她正在兴奋地和你讲述最近的一次旅行。忽然你的心头涌起一阵异样的感觉。周围的环境,昏暗的灯光,好友的言谈,说话的语调,突然都变得如此熟悉;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似乎在过去的某个时候已经完整地经历过一遍。

    你是否曾有过类似的体验?
           在西方,这种“昨日重现”的感觉被称为“Déjà Vu”。调查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人经历过这种现象;青年人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平均一年2-3次。
           过去100多年里,关于这种现象涌现出了许多解释,包括时光倒流、特异功能、多维空间、催眠、精神错乱等等。近年来,心理学家也开始关注这种现象;有一种理论认为,这种现象不过是记忆系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一点小瑕疵。

           “我肯定见过!”感觉眼前的事物曾经见过,这种记忆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再认记忆(recognition memory)。再认记忆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回忆”(recollection),你确实能够回想起以前经历过的那个情境;第二种则是“熟悉”(familiarity),你仅仅对眼前的事物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但没法确定它的来源。       比如,昨天你在楼道里见到了一个人,今天又在电梯注意到他,这时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你回想起来昨天确实在楼道见过他,于是把他认出来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你对于他的面孔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具体在哪里见过;不过基于这种熟悉感,你也会认为自己曾经见过他。
           “昨日重现”现象的产生也与这种熟悉感有关。以本文开头的场景为例,可能你过去经历过一些类似的场景(比如在咖啡馆和别人聊天),虽然你没有意识到,但是这些场景的特征已经储存在了你的记忆系统当中。此时此刻,坐在这个朋友对面,周围的一些线索与你记忆深处那些相似场景的特征(比如昏暗的灯光)匹配起来,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使得你的大脑自动将眼前的场景判断为曾经经历过,从而导致了“昨日重现”的体验。

    支持的证据
           有一些研究证据支持这种解释。比如有研究者发现,那些热爱旅游、经常做梦或是喜欢看电影的人,体验到“昨日重现”的次数也比较多。用上面的理论解释,这是因为这些人见多识广,经历丰富,见过的不同场景比较多,所以从概率上讲更容易遇到熟悉的场景。
           还有研究者通过实验诱发了类似的体验。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艾伦•S•布朗(Alan S. Brown)和杜克大学心理学家伊莉莎白•马氏(Elizabeth J. Marsh)给一些大学生呈现了远方一所学校的校园照片。间隔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找来这些大学生,再给他们呈现这所大学的照片,其中有些第一次就看过,有些没看过,并让他们判断这些场景自己是否去过。结果发现,对于那些在第一次实验中看过的场景,被试更容易判断为去过,虽然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去过。
           这些研究都支持了熟悉性再认理论对于“昨日重现”的解释。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心理学家正在继续分析究竟是场景中的哪些相似特征导致了这种现象,此外也有人从知觉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不管怎样,下次再有这种“昨日重现”的感觉时你不必惊慌,这不是什么灵异事件,只是大脑和你开的一个小小玩笑。

    基本原理
           Deja-vu现象,原文为法语dé jà vu,中文翻译为“即视感”,简单而言就是“似曾相识”,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

           可是现代科学里解释这一现象成因的理论却远未让人满意.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在托尔斯泰或哪位文学巨匠的著作中经历过独特的感受).调查还显示,“似曾相识”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真正开始重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反倒降低了.一个世纪以前,当弗洛伊德理论还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时,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识”解释成潜意识矛盾冲突的体现.但是现在心理学家提出,“似曾相识”不一定发生在深层次潜意识矛盾冲突基础之上.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人们在疲惫和压力状态下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感觉.此外,它还可能会与“jamaisvu”相伴出现,即见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时却一时间什么都回忆不起来的感觉.心理学家还指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熟悉感会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你遇到已经忘记的小说描写的情形时,可能会把它当作自己前世的记忆.或者,当身处了曾经看过电影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但脑子里还是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引起这种感觉的途径:
           对一般人来说,途径有:视觉(某个背景、某种颜色组合)、味觉(某种特别的味道)、听觉(某句话、某个声音)或几种感觉的综合。


    科学的解释1:

           记忆错误大脑中对记忆的读取、细节的读取、相似度识别系统出现差错。这里有几种情况:
           a. 确实发生过。但无法读取其他相关记忆,如时间、前后关联事件。
           b. 没有发生过,但与真实记忆相似。但因为与记忆某段情节相似度较高,而被大脑误认为是同一段记忆。
           c. 没有发生过,只与虚拟记忆相似。在电影、游戏、照片中看见过某场景。你的记忆经过加工存储后,只留下了一些特定的元素或“关键词”,比如一个场景、一句话、一种味道、一种语气。以后的经历一旦符合这种元素,你记忆中的感受就 会唤醒,但是读取记忆这个通道有时会出问题,找不到这个读取记忆发生的时间以及来龙去脉,这时你就会有‘经历过这一切’的感觉。


           以上两种情况可能是一下单个或多个原因共同起作用而造成:


           可能原因1:外显记忆对有意识的记忆(或外显记忆,conscious memory)读取故障。对外显记忆重要影响的是内侧颞叶(medial temporal lobe)的部分区域,内侧颞叶包括海马回( parahippocampal gyrus)、顶叶皮层(rhinal cortex)和杏仁体(amygdala)。同时内侧颞叶对于保持长期对事件和事实的记忆至关重要,它不正常工作时,可能会读取非对应的记忆。这时似曾相识唤醒的可能是完全无关系的一段记忆。这种原因可以解释上述情况b或c。


           可能原因2:相似度识别对相似度识别起作用的区域是顶叶皮层和海马回。系统工作失误时,会读取与现实相似度不到100%的记忆,也就是说场景可能相似70%以上,就会被当做当前场景的记忆来读取。如下图所示,虽然不一样,但整体相似度高,就可能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原因可以解释上述情况b。


           可能原因3:回忆的细节关 联有意识地回忆的大脑区域是海马体(hippocampus),这块工作失误时会回忆起记忆中模糊的情节,但缺失细节如时间、前后关联事件。比如我们对某 人说了一句话,感觉以前说过完全一样的话甚至对方也回复了完全一样的话,但想不起来在何时、何地跟谁说过这句话。此原因可以解释上述情况a。


           可能原因4:潜意识记忆此原因用来解释上述的c情况,也就是“没有发生过,只有虚拟记忆”。有些情况下,对场景的记忆是存在潜意识中而不在意识中的,也就是说很难主动调取这个记忆,只能被动的。


           记忆只被潜意识存储的原因可能是:


           1. 错误的时间戳比 如玩游戏、看电影、看照片、浏览网页时里面出现的场景出现后;比如说话中间被打断或关注点被打断时,关注点回归就会出现似曾相识感觉。解释是大脑颞叶区 (temporal lobe)的左脑部分负责处理接收到的信息,而颞叶区会收到两次相同的信息,这两次的区别是路径不同:第一次是直接抵达,第二次是绕远到右脑部分的颞叶再 传回左脑抵达,这个延迟是毫秒级的。如果第二次到达时延迟稍长,大脑会把这个迟到的信息贴标签为已经被处理过的,也就是说,在新信息进入后的几十到几百毫 秒后,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2. 场景变化速度太快,意识来不及识别,但被潜意识储存有实验证明,在让受试者极快速地浏览一些照片后(每张照片间隔10-20ms),受试者意识中没有存下这些照片,但让他们再看这些照片时,他们会出现似曾相 识的感觉。这是因为视觉信号从接收到解码到进行意识识别是需要时间的,视觉信号接收处理时间的极限约13ms,而意识识别还另需时间,这就导致每张照片出 现时来不及进行意识记忆,但无意识记忆却被储存。


    科学的解释2:


           梦其实严格来说,梦的因素可以归结到上面第一个解释中的c情况,但我认为有必要单列出来。


           原因如下:梦中大脑会产生很多场景,平均1天3个梦,活了20年的话那就是21900个不完全相同的场景,虽然场景的组成部分都是来源与现实,但组合起来可以是全新的 记忆。然而这五感带来的记忆没有留在外显记忆中,而是是留在了潜意识记忆中,这也是很多人一觉醒来觉得没做梦的原因。对于这个情况我认为是关于记忆的结构造成的,所有做过的梦的记忆其实我们都没有丢失,早上起来没有记住的梦都被存在潜意识的水下,而记住的那些梦就浮在水面上被意识储存。


           关于记忆,我们都需要一个‘索引’,事件记得越牢是因为它的索引很多,比如关于一个跳伞的记忆,它的索引就可以有:天空、螺旋桨飞机、伞、失重感、大风、温暖的夏天、某个城市、和同伴某人、俯视大地的美景。感受到上述任一索引,就都可以让你回忆(搜索)到这段记忆。这个例子是在意识中储存的记忆,索引较多。而在潜意识水下的记忆,这样的索引就非常少,直接索引可能没有,间接索引可能就几个,这种索引包括但不限于:视觉、味觉、旋律、触觉、对话。旦某个场景、光影、一句话、一种味道触发了潜意识藏起来的那段梦境记忆,你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由某段感受作为“索引”,把相似的或相关的记忆调取出来做比较,这时梦中的记忆浮出潜意识的水面,然而我们无法找到这段记忆的前后事件、时间、地点,因为梦中的事件本来就是跳跃的、无明显索引符号,这是就算再努力想,也想不到是在何时何地有过相似的感受。


           这种解释我认为和第一种解释加起来占大多数的情景。


    科学的解释3:


           生理功能障碍在对癫痫症患者(Epileptic seizures)的研究中发现,患者在症状发作时会产生Deja Vu的感受,这是由于癫痫症发作是不正常的神经元脑电活动引起的,而这种脑电活动会扩散到整个大脑,包括内侧颞叶区,造成产生Deja Vu的感受。能引起Deja Vu现象的症状还有焦虑、抑郁、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s)和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等。



    科学的解释4:
           大脑查错(新增加)2016年Akira Robert O'Connor称其最新的研究显示,当即视感出现时MRI扫描大脑,此时大脑中激活的是前额叶(frontal lobe),而不是负责工作记忆的其他区。前额叶区被认为是参与“决策”活动的。所以科学家们认为Deja Vu在决策的那一刻发生:前额叶在需要确认记忆时给记忆区发试错信号,测试人看到或想到的内容是否和真实的记忆内容相冲突,发生冲突时即视感出现,也就意味着记忆工作正常,正在经历的不会与之前的记忆混淆。这符合之前的发现:即视感多在年轻人中出现,老年人几乎很少出现。(此研究报告还未发布)
           不过我个人认为O'Connor想要推翻之前的科学解释不太可能。因为他的实验方法针对的是短期记忆,尤其是词汇。本身短期和长期记忆激活的大脑区域就不同,而且词汇类记忆的激活更多是逻辑相关记忆和感受类记忆又不一样。实验中的例子顶多能覆盖即视感涉及到场景的1/10。不过,大脑记忆查错机制和记忆错误本身的关联可以是新的研究方向。


    非科学的解释:
           在无法证伪的情况下任何超自然可能性都有。比较热门的几个超常现象:前世、共享记忆、预知未来、外星人绑架、平行宇宙的另个自己的记忆等等。


    研究的不确定性:
           因为健康人的Deja Vu现象不是随时或一定时间内可以发生的,有一定随机性,所以一般要靠经历者的描述和报告。


    其他特点:
           15-25岁出现Deja Vu的频率最高,大部分人认为这个频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低。
           那些高收入、高学历、经常旅行的人Deja Vu的经历更多。
           有研究表示较累、有压力的情况下遇到的概率更高。相反,也有研究表示,越是放松越是精神,遇到的概率更高。
           2014年研究发现即视感更容易出现在比较新鲜的词汇上(high novelty)。


    剔除先入为主的科学观,还有以下诸种解释:


           1、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你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你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应,加上心理强化的作用,你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在对现实中的一些参数运算,得到许多种结果.似曾相识的情景是大脑运算的结果之一.
           2、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某个印象早已潜藏在做梦者的潜意识里,然后偶然再在梦里显现出来,也有些研究指出这种现象和另一种超越时空的潜意识有关.另一方面,有些大脑活动研究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某半边处理讯息的速度稍为快过另半边所做成的.
           3、这是时空隧道的碰撞或对梦的记忆.在梦里已经看到了将要发生的场景,只是记不清梦境了,所以你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觉得好象那里经历过.其实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记忆,对梦的记忆.

           4、这个在医学上还有一种解释是大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或者叫做错视现象,也可称为视觉记忆,经常会发生在你身处于非常熟悉的环境时.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当你看见一见东西或者遇见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先把记忆存储再缓存区.之所以会发生眼前的事情好像已经经历过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在记忆存储的时候发生了错误,把它存在历史记忆中去了,在看着眼前的事情的时候你又从历史记忆中把它找出来,你就觉得好像以前已经发生过了.在大脑疲劳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5、生死意识流动的差异.死/^^^^\生\____/死.这是人的意识流动图.人出生有了意识,到死之前这个意识一直是平坦的流动.到死了之后,人的意识会按照曲折的路线回到出生时,从而一直往复.因为死后的路线曲折,致使生时的记忆被分段的记录,只有处在接点的记忆才有可能被下一段“生”的意识绞缠,就会出现deja-vu现象.至于为什么年轻人和老人会有这一现象,也很好解释.年轻人的正常的意识形态还再形成中,而老年人的大脑的记忆回述功能较强.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经常忽视这种感觉,而不是不存在.
           6、物理学上称这样的现象是时光倒流,也就是在速度大于光速后时空交错,四维空间偶尔发生混乱的特殊人体感觉.当发生某个场景的时候,人的控制神经(中枢神经一部分)就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送于记忆神经,这时大脑的反应还没有传达到记忆神经,所以当大脑的反应传到记忆神经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到以前发生过一样.有科学家猜测,这时控制神经和记忆神经的传输速度会大于光速.这是对相对论的一个巨大挑战,当然现在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证明,只是猜想阶段.
           7、虽然正统派的科学者们拒绝谈论灵魂的有无,或是毫无余地地否定这一观点,但是高能物理学及一些其他的边缘物理学对这个问题的牵涉是不可否认的.首先,是探讨灵魂的构成物质.有一些异端物理学者提出灵魂的本质是一种高能粒子(物理学上有很多推测得来的证据,因为虽然人类可以依赖物理法则和规律预言它的存在,但人类的科技力量不足无法验证,包括很多种高能粒子等),本身携带巨大的能量,可以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障碍,就是说可以在时间及空间中进行移动.这种推论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的特异性质在于它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无序性时空移动.我们头脑中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考都可以称之为信息,虽然现在还无法搞清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但却可以肯定脑电波对它有一定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考或是脑内意识活动.而这种粒子平时就大量散播在我们周围的空间,当然也存在于我们的脑内.正因为它的特性,我们才可以接收到外来信息进行思考、记忆、回忆,还有遗忘.所谓遗忘就是一部分带有信息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部的意识空间.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诱发这种粒子间的吸力和斥力的,或许与我们的脑电波及其他脑内化学物质有关.

           但是,当我们的脑死亡后就会有大量的粒子游离开我们脑中的记忆区.由于尚不清楚这种粒子的相吸和相斥的原理,也就无法解释和推算它们的游离比率.在机率很低的情况下,这种粒子在游离之后仍然保持着它在原来在人脑中的排列性状,换言之也就是保持着这个人(已经死亡)的基本人格和记忆.当它们在遇到新的结合目标(另一个人的脑)并结合之后,在这个人是新生儿(没有已经形成的记忆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人格的转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轮回或夺舍.但也有意外的情况发生,比如在结合后保持着潜伏状态到一定时间才突然觉醒,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突变现象.(也存在于记忆已经形成的人身上结合后觉醒,使其丧失原有人格的情况) .事实上,我们是无时无刻都会与这种粒子结合,比如我们突然冒出个怪想法,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些词句……甚至是做梦和预言等现象也都可以用这种理论解释.即视感也可以这样解释.
           8、时空错乱.举个例子:你需要一个工具,但满屋子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但过了一会儿或一段时间,这个工具明明摆在平时放它的地方.用爱因斯坦的观点解释,就是这个世界有很多时空,每个时空都按照一般的规律运行着,他们是平行的,一般不会有交叉,只是有时间的先后,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时空交叉,即时空错乱,这是就会发生工具消失的情况,例如一把钳子没了,转眼它又在哪儿了,也就是谁说,钳子暂时到其他的时空转了一圈,这个时候正让你碰上,当然,这样的巧合还是很少的.人也一样,如果碰巧你存在的时空和未来的时空交叉,也就是说,你有很短暂的时间进入了未来时空,很快又回来了,假如你在未来时空用钳子修了一辆自行车,你回到现在的时空后,还要进行同样的动作(修自行车),但你的记忆里已经存储了这件事情,所以你就感觉这件事,这个景象好像在哪里经历过.这和年龄与其他经历没什么关系.




    参考文献
    Brown, A. S. (2003). A review of the Déjà vu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9, 394–413.
    Brown, A. S., & Marsh, E. J. (2008). Evoking false beliefs about autobiographical experience.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5, 186–190.
    Cleary, A. M. (2008). Recognition memory, familiarity, and Déjà vu experience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 353–357.
    Brown, A. S., & Marsh, E. J. (2010). Digging Into Déjà Vu: Recent Research on Possible Mechanisms. In B. H. Ross. (eds.)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Vol. 53 (pp.33–62), Burlington: Academic Press.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开发者俱乐部 ( ICP/ISP证:辽B-2-4-20110106号 IDC证:辽B-1-2-20070003号 )

    GMT+8, 2025-1-7 15:00 , Processed in 0.126302 second(s), 21 queries .

    X+ Open Developer Network (xodn.com)

    © 2009-2017 沈阳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