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论坛
搜索
查看: 7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行业的中年危机天花板 想要推开到底有多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9-14 14:1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3-24 10:35: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金柱 2015 年时 39 岁,他从那时开始思考未来 20 年做什么。
      从履历上看,他应该被划在那群最不应该焦虑的科技行业工作者里面:北京大学毕业,在华为和阿里巴巴分别有过长时间的工作经验,是一名中层管理者。
      但是他在看完互联网科技公司员工的中年危机:过了 40 岁该去哪里?后,却在写给新浪科技的“读后感”中表示:“我无法想象 50 岁的时候,还要早起去和一群20- 30 岁的人竞争,站在公司的角度,对我的投入明显不值得。”
      可那些“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心里面也不见得轻松。
      80 后王鑫(化名)从从事程序员的第一份工作开始,就有了担忧。他害怕年纪大了,会被年轻的程序员取代。
      担忧不无道理,虽然在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但王鑫的起点其实是个“门外汉”。大学毕业后,他原本是一家珠宝公司的客服,接触编程后萌生了兴趣,才开始自学。
      学成不久,王鑫在“千团大战”中找到了第一份程序员工作,给一家团购网站做开发。随后的故事基本上按照时代的剧本按部就班:他所在的公司没有成为美团,失败之后转型去做技术外包。王鑫留在公司里继续提升技能, 2 年之后,跳槽去了一家更知名的公司。
      换工作是王鑫和同行们常用的解决方案,可问题是,现有的岗位看不到未来,怎么寻找自己的位置是个更难解决的心病。无奈之下重复“IT民工”的劳动,成了王鑫和周围同行们头顶上的天花板。
      想要突破,似乎只能“Push(推)自己一下,哪怕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Push的方法还是换工作:招聘季,王鑫重新开始投简历,想着去更好的公司面试工作。
      “互联网员工中年危机是个伪命题“。秒拍高级副总裁刘新征这么在微博上评价王鑫这群”中年人“的危机感。在他的观点里,现在人到 40 左右的互联网员工是极其幸运的一代:入行时是一个新行业,没前辈,没见过普通公司什么样,也没见过公司有过中年人。就算见过,也都是早几年入行的翘楚和大拿。
      “他们觉得这才似乎是唯一出路,一旦他们发现不会每个人到中年自动成为这样的人,他们就陷入了焦虑。”刘新征觉得这是一种病态:这一代人活在人类史未见的高增长时代,于是认为这是一种常态,认为互联网造富神话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有在 40 岁实现财务自由就是失败。
      王鑫的观点和刘新征不太一致:“程序员其实挺容易满足的,他们要的就是那种被认可的成就感。”可是这种认可背后的的代价极大:做程序员苦是IT行业公开的秘密,延期、加班、熬夜几乎是这个职业的日常。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对身体和感情都是考验。而王鑫周围的同行朋友,凡是工作三年以上,颈椎、肠胃都不太好。
      而在王鑫看来,像他这样的初级程序员处在一种“人便宜,就是要用到坏掉,然后再找更便宜、更年轻的”环境中。随时可被替代的剥削感,再加上日复一日的重复枯燥工作,如果再碰上不愿付出培训成本的企业,找不到突破口的“码农”一辈子基本无望。
      在人力资源专家的眼里,与其将这种无力感和焦虑称为“中年危机“,倒不如正视它们的本来面貌:”职业生涯平原“与”职业耗竭“。
      所谓“职业生涯平原”指的是一个人在较长时期内徘徊在一种相对稳定的职业状态之中,既无进一步晋升的机会,也无进一步提升的动力,整个职业生涯处于一种平淡的维持状态。
      而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过长时间,则会产生另外一种更危机化的倾向:职业耗竭,在这种状态下,人既不能超越过去,也不能通过重新安排生活或者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来使自己的能力有所突破,通常的表现是疲劳、急躁,并常会感觉到未被欣赏以及过度操劳。
      实际上,忙碌但不焦虑的人也有,比如UI设计师刘欣(化名)。和王鑫身边的程序员差不多,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带来的饮食不规律,她的肠胃也非常不好。公司的产品快速迭代,意味着UI设计师也要不断输出安卓、苹果客户端、网页、甚至H 5 的设计稿。人手不够的时候,设计师还要补上图片精修、通栏广告、宣传海报的制作。除此之外,刘欣还要对接两个程序员,不断地进行视觉调整和测试。
      开不完的会,加不完的班就成了刘欣的日常状态。晚上十点回家是常事,外卖吃几口继续赶图也很常见。“有时候部门开会开到下午两三点,点的外卖早就凉透了,自己也已经过了饿的时候了。”
      不过,她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还盯着电脑,显然对自己刚做的图很满意。“看到自己做的东西得到认同,那种感觉真的很棒,我很迷恋那种感觉。”
      刘欣不是很认同更换工作就能找到突破职场天花板的想法:“我身边有做两三年就放弃的,因为他们太急于追求名利,而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说实在的, 5 年也只是个有点道行的入门而已。“在刘欣眼里,更重要的还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她表示自己不会转行,”因为我太爱创造出这些美丽的事物了。“
      而张金柱在慎重考虑之后, 40 岁时决定创业,做一家服务中老年人群的互联网公司。
      40 岁对他来说是一个独立的最好年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已经固定,家庭和财务也打下了基础,而周围的亲友也陆续进入了各个领域的中高层,可以互相支持。他唯一担心的,是 45 岁之后创业的成功概率会小得多得多。
      40 岁或许是最后的机会。
      不过回头看,他绝不比做出决定之前更加彷徨:“我在阿里巴巴经历过技术、产品、运营、客服的专家和管理岗位,除了商家线和后台没有去摸过,其他我都摸过,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经历。”
      实际上,刘新征也在微博里建议不要太看重“中年危机”,身处中年的互联网给员工仍在积累经验,也担负着其他公司同龄人无法承担的重任。
      “如果这一代人觉得自己好惨,请想一下 90 后们,他们一毕业一入职,单位里就是一群经验丰富的中年人,你会的,这些老家伙们都会,你唯一的优势是比他们价钱便宜,但他们当年买房的价格比你现在租房的价格还低,你要想晋升,就只能一步步从他们身边超过去……这么想想,如果你还焦虑,你还有中年危机,这些 90 后怎么活?”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开发者俱乐部 ( ICP/ISP证:辽B-2-4-20110106号 IDC证:辽B-1-2-20070003号 )

    GMT+8, 2024-12-23 15:43 , Processed in 0.123999 second(s), 21 queries .

    X+ Open Developer Network (xodn.com)

    © 2009-2017 沈阳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