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的前几个月,中国互联网有着三个重大的趋势--巨头基因改良、IPO密集期到来、APP开放平台大肆兴起。从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中国互联网的土壤正在发生剧烈变化,这将深刻影响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的走向。
前一段时间,“站长已死”的论调颇为盛行,最直接的证据便是.cn域名的大量关闭。对此,我并不认同,在土壤发生变化的当下,对于草根站长和创业者的,今天是最坏的时代,今天也是最好的时代--最起码,随着百度、新浪、腾讯、淘宝等企业开放平台的上马,2011年可以显著看到APP创业高潮的来临。
这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三次创业浪潮。第一次是1997-1999年,诞生了高春辉、华军那一拨草根英雄;第二次是2003-2008年,视频、SNS、游戏等都是热点行业,这个时期资本和创业者的结合已很普遍,单纯的草根很难有大作为。
与前两次不同,第三次创业浪潮有着鲜明的特点。
1、“大树底下好乘凉”模式普遍
最近几天百度正在丽江办联盟峰会,对于今年的会议,我最关注的便是百度的APP平台正式开放。其中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从2010年9月到今天,大概半年时间,百度应用开放平台已接洽合作伙伴2.3万家,累积使用人次25亿。
苹果APP Store当年的表现,上线1年时间,其APP累积下载次数是15亿。两相对比,百度的成绩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开端。现在百度APP的运营已经从邀请制变成完全开放,我估计2011年这个平台的APP数量可能突破5万,使用次数突破100亿。
如果第一次创业潮是个人英雄时代,第二次是资本舞动时代,那么,第三次便是“乘凉”时代。我始终认为,巨头做平台方,创业者趴在巨头身上,和它一起成长,这种典型的美国模式,一样能在中国开花结果。
2、巨头逐渐打破“假开放”、“半开放”局面
不少评论人士对“开放”在中国的前景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认为中国互联网从未有过开放的基因和成功案例。但是,今天的情况真的不同了,百度、新浪、腾讯、阿里乃至360,它们之间存在相互的制衡关系,而各占山头,以开放、让出资源,发挥集团作战优势,将是未来制胜关键。
和第一次、第二次创业潮相比,中国的创业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身份尊贵”。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百度APP中,一款APP的入驻,百度几乎把开发商当做客户一样伺候,UI、技术开发、关键词匹配、服务器支持,全程都有百度的参与。甚至你只要有很好的创意,百度来帮你实现。
我们看一个平台是否真的开放,别听口号,也别看广告,只要看看这种细节。这和新浪、腾讯、搜狐重视微博,拼命拉人,是一个道理。
3、商业模式一开始就成型
第一波创业潮,创业者凭的是热情和理想;第二波拼的是资源和融资能力;到了第三波,框架和模式都已经固化,创业者需要施展的是自己的创意和研发能力。尤其是商业模式,早年的创业,很多项目玩了多年,积累了庞大的用户,但还不知道怎么赢利。
对每一个APP开放平台来说,平台方已将商业模式设计好了,并且铺好了高速公路。值得注意的是,百度APP甚至自己掏腰包为应用买单,尽管这或许算不上持续、稳定的商业模式,但在全球APP平台,没有第二个。
现在百度APP平台上,日使用次数超过百万的应用,数量并不小。这个用户级别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营收能力,关键就要看最后的一锤定音了。
期待2011年,这一波APP潮能够有所斩获。“中国的Google”有了,“中国的Youtube”有了,“中国的Facebook”也有了,那么,“中国的Popcap”、“中国的Zynga”在哪里?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