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论坛
搜索
查看: 9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大咖华山论剑!三天的干货全在这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9 18:18
  • 签到天数: 8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1-1 06:37: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火爆发展,近年来,机器人技术迎来大变革。在2016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中科大的机器人“佳佳”既有如真人一般的美丽容颜,又有通晓百科全书一般的高智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工作效率越来越高;还有医疗机器人、玩具机器人、教育机器人逐渐应用在各个产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10月22日,中外专家齐聚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共同探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与创新、交叉与融合。
      人机协作形成合力
      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就连这一领域里的专家也始料未及。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教授保罗感慨,很多原本只是小说和电影中的科幻场景,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
      “在《奇异的航行》(Fantastic Voyage)这部电影中,微型飞船穿越红细胞解决问题。如今我们真的做出了这种‘飞船’,带着摄像头的胶囊机器人可以进入肠胃中细微的地方,取代了痛苦的结直肠癌常规筛查技术手段。机器人技术让原本复杂的疾病检查通过吞咽几个小药片就能实现。”保罗说。
      人机协作的技术让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大展拳脚,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让机器人的发展充满无限可能。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权东洙表示,在经过深度学习后,机器人已经能从事一些创意的工作了,比如写小说。未来某一天,机器人可能有人的反应,并且理解人类的行为。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正面临一场全新的技术变革。
      与此同时,机器人技术正在与更多领域的技术实现融合。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侯增广表示,机器人与很多学科有关,包括计算机、机械、电子、电气工程等,也包括神经学、医学、仿生学等科学,甚至与文化、艺术等都有密切联系。
      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华硕集团首席技术官罗仁权就把艺术和科技结合起来,创造出一款智慧机器人——彩色艺术画家。
      “一般的机器人只能通过铅笔单色作画,这款机器人可以自己用颜料在调色板上调色,画技里的勾勒线条、添加阴影都不在话下。机器人可以在作画区画出凶猛的狮子、呆萌的宠物犬,还能画出栩栩如生的爱因斯坦画像。所有行为自动生成,机器人会不断生成视觉上的反馈,不断调和颜色,然后不断比较。”罗仁权说。
      “我们希望应用机器人科技,使人和机器的创造力形成一种合力,模糊掉其中的界限。事实证明,机器人是完全可以模仿艺术家的。”罗仁权说。
      提质增效大有作为
      随着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招工难成为企业家最头痛的问题,因而许多企业开始大量应用工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在流水线上定位精准、工作高效,代替人们从事繁重而又重复的工作。与会专家表示,机器人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有力武器。
      但是,对于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而言,当前的技术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设计委员会亚洲理事长、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说,目前大多数工业机器人都是单臂机器人,没有手,更没有像人一样的智慧,它们只能在一些结构化的环境中工作,在线传感能力也比较差。“现在机器换人只达到30%,70%的工作机器人还不能完成,要发展‘中国制造2025’,必须发展‘心灵手巧’的双臂机器人和多臂机器人。”甘中学说。
      甘中学认为,“心灵”是机器人要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判断、学习和决策能力,“手巧”是要开发机器人的柔性运动。“心灵手巧”的机器人既是一个智能终端、一个网络控制器,同时还是能够决策、服务的云制造平台。
      “工厂的机器人不光是操作者,还有车间主任机器人和公司领导总裁机器人,不光能走上工人的岗位,也有从事管理的机器人。只有实现人和机器之间协同工作的车间,才能叫做真正的智能工厂车间。”甘中学说。
      与会专家认为,未来工厂形态也将随着机器人技术发展而改变,不再是传统的亨利·福特发明的流水线,物联网将连接每个家庭,将个体的智能化融入规模化、高效率、能够体现个性化特征的制造流程,通过实体工厂加虚拟工厂,将每个人作为制造单元,从而真正实现智能化的个性制造。
      “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在机器换人、提高效率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对经济价值提升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现在的机器人还太笨。我相信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真正实现智能化后,其创造的价值将是现在的8倍甚至10倍。在经济提质增效方面,机器人还可以大有作为。”甘中学说。
      兼收并蓄自主创新
      机器人的红火发展使其成为未来智能制造和智能社会的一个风向标。全球正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预计会从2015年的163万台增加到2019年的约260万台,很多企业都纷纷摩拳擦掌,希望能抓住这一轮产业发展的机遇。
      企业的争先恐后涌入、机器人产业园的纷纷落成固然让机器人产业发展表现出无限活力,但一些与会专家对市场上的盲目跟风表示担忧。“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令人欣喜,但工业机器人发展过热和无序化可能会影响产业发展。目前看来,国内企业工厂使用的机器人大部分来自进口,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品类还不多。”甘中学说。
      “日本、美国的机器人在技术上已经遥遥领先,他们研制机器人产品的周期很长。美国研发一款给医院病人送药、送文件、送水的机器人,试验了16年才实现商业化应用,韩国IMC公司花了10年时间开发胶囊内视镜的技术。我们应该在机器人的基础研究上沉下心来,研发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甘中学说。
      尽管机器人发展势头迅猛,但专家们认为,还有很多关键技术需要克服,如安全技术、控制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柔性冗余自由度等。
      如何发展我国自己的机器人技术?与会专家认为,我国既要善于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要坚持自主创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滨表示,为了发展水下机器人技术,我国曾经与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都开展过国际合作,逐渐掌握了工程技术,现在走到了一个相对自主发展的阶段。未来可以更多地借鉴这种合作模式,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创新水平。

      10月21日—23日,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进入论坛时间,大会邀请了全球近300位机器人领域知名专家及企业领袖,就机器人前沿科学研究、技术发展路线及战略政策制定等问题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探讨。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有哪些新奇观点与超前思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嘉宾报告精华合集,以飨读者。
      俄罗斯机器人协会主席Vitaly Nedelskiy以《全球机器人市场中的潜力和可能性》为题发言,他表示,中国是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领跑者,去年的出货量达到68000台,在全世界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中占到了26.7%,密度是每万人当中49台。中国公司在俄罗斯市场也有很多的机会,因为这里的机器人存量很低且增速很快,而且俄罗斯也将是中国的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以《共融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为题发言,他表示,未来机器人将有3个特征:1.机器人与环境的共融,2.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协同,3.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共融,并指出将来机器人可能有多模态传感、更加理解人类需求。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新材料的技术以及各方面应用的技术,机器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加强基础研究是壮大机器人的事业要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一个重载的机器人,必须要有很好的控制算法,需要很多传感的技术。
      国际机器人研究基金会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OussamaKhatib以《海洋一号:化身为海底探险家的机器人》为题发言,他表示,目前机器人已经有能力做很多事情了,但是现在我们仍然没有能够对机器人编程方面做到最好,现在我们用的技术仍然是原来编程工业机器人的那些东西。另外,“海洋一号”设计的是一个一体化的机器人系统,当它和外界进行接触的时候我们要保证机器人臂能很好地反应。除此之外,这个机器人要能够根据任务的情况调整它的状态。
      以色列机器人协会主席Zvi Shiller以《通往第二次机器人革命的崎岖道路》为题发言,他重点讲述了消费者机器人,指出这个行业缓慢增长,但这个技术革命依然有机会取得一个更加快速的突破。同时,他提出,第二次革命浪潮有新产品的开发,但存在三个障碍,一是作为产品开发来讲是非常难的,而且需要很大的团队去处理开发工作;二是机器人要自主行动的话,要求故障率要非常低;三是在技术上的推动也有一些障碍,市场对机器人尚未形成绝对的需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副主席Dean L.Bartles教授以《美国制造业中的机器人——创立机器人制造业环境创新研究所》为题发言,他表示,之所以要选择机器人是因为机器人的重要性,机器人会推进二十一世纪整个关键转型领域的一些竞争力的增长,而且能够深入到所有的制造领域当中,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Alois C. Knoll进行了题为《人脑计划中的神经机器人》的演讲。Alois C. Knoll首先介绍了从显微镜到图灵等一系列人脑研究的科技里程碑事件。目前,大脑研究分为几个子领域:首先是战略性人脑数据,通过这个系统人们会看到人脑的动态形态,看到每个脑神经元在任何时候的信息。第二个子领域是大脑模拟,这是机器人智力的核心点。他还介绍了最新的神经机器人概念,主要运用嵌入式控制性闭环系统。
      IBM院士、IBM机器人领域首席科学家、IBM Watson/M首席科学家、IBM软件工程首席科学家Grady Booch演讲的主题是《人工智能的未来》。Grady Booch介绍了人工智能(AI)发展的历史,从可编程机械计算机到图灵测试,再到人工智能再到现在的推荐技术、移动推荐应用。他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现在的很多功能开始被手机取代。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Robin Ren做题为《智能网联汽车与未来交通》演讲,发表了驾驶安全与未来交通的看法。他表示,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可以说是人工智能在今后几年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机器人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对于特斯拉来说,机器人是一个使命,也是我们改变世界的方式。特斯拉的使命是要推动全球向可持续能源、可持续交通的发展,这个当中就离不开电动汽车、太阳能和自动驾驶。数据显示美国全国一年中因车祸而死亡的人数每年在33000人,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汽车驾驶安全不容忽视。Robin Ren宣布本周起每个出场的特斯拉产品都将搭载自动驾驶硬件,但现在不代表搭载硬件就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表示实现自动驾驶需要3个条件:硬件支持、软件支持、与当地路况及政府的支持。
      香港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讲席教授、IEEE RAS侯任主席席宁做了题为《工业机器人应用中的新挑战》的演讲。席宁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领域有很多新的技术、新的应用,同时也存在诸多新的挑战。机器人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实现人机交互,如何让机器人理解人的语言,用自然语言代替传统的机器人语言进行编程,让机器人通过实时传感器的信息完成任务,这是一个挑战。另一个挑战是如何校正机器人,让机器人主动融入环境进行交互,这是机器人智能化标志。目前这些领域还在研究当中。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的演讲主题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他认为,机器人既然是一个新的物种,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体系,未来会有自己的伦理道德。一方面可能对于人类社会是巨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它的双刃剑对于人类未来潜在的竞争很危险。中国在2013年,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从产业、技术、零部件等领域进行创新和变革,推进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迈进,促进服务类机器人向更广领域发展。主要任务是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还要强化创新能力,机器人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技术驱动永远是在机器人行业里面的路径。未来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数量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核心力量是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行业培育引导性或者标志性的国际级的龙头企业。
      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教授Paolo Dairo以《技术与创新》为主题演讲,他介绍了应用于医疗的微观纳米治疗技术,通过胶囊内镜实现肠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他表示,从科学科幻到临床应用,现在通过开发合理的技术来治疗一些结支肠癌已经不再是梦想了,并且也在开发一些工业的产品实现这种无痛的结支肠检查,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全球的网络聚拢具有竞争性的初创企业共同开发,将技术和投资整合到一起,也期待着更多中国的人才涌现出来。
      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华硕集团首席技术官罗仁权演讲主题是《智慧机器人彩色艺术画家:关键技术与创新》。罗仁权希望机器人能够创造出来一种更为独特的艺术创作,人和机器未来将能够在机器人这个领域有更多的合作,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日本机器人学会主席AtsuoTakanishi 做出以《仿生机器人与其应用》为主题的演讲,他表示,现在日本不仅是研究服务机器人,还在研究工业机器人,也开发了一些能够演奏音乐的人形机器人。测试治疗病人的机器人也已用于器官管理,两年之前已经面市。
      美国机电工程师学会(ASME)设计委员会亚洲理事长、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做了题为《发展心灵手巧的多臂机器人,打造网络制造新模式智能引擎》,在报告中强调,智能制造需要心灵手巧的多臂机器人,心灵手巧的机器人是网络化制造的智能引擎,网络化的立体制造是中国工业制造的新模式。未来柔性的机械手和心灵手巧的手臂是进入家庭的一个门槛,也是一个切入口。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Homayoon Kazerooni做了以《创新的外骨骼技术》为主题的演讲,他表示,把人的智能和机器结合起来可用于加强人的力量和耐力。在医疗领域,未来将推出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更多的人走出户外,进行更好的运动。
      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Rolf Pfeifer以《消费社交机器人》为演讲主题,表示理想的机器人和现实的机器人差距很大,作为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媒体都有一个责任,就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到机器人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在宣传功能与技术上一定要实事求是,要切实履行承诺。他还表示,柔软性是机器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这样可以被动地根据其它物体的外形调整它的形状,更好地实现移动和抓取功能。
      斯科尔科沃基金会机器人中心主席Albert Efimov的演讲题目为《俄罗斯机器人:为造福人类创造科技》表示,机器人的发展有四个重要的方面:第一是认知,涉及到自主导航,无论是陆地、空中还是海上。第二是人机互动,这种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对康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还是工业机器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协同能力,外骨骼经过了俄罗斯的临床测试,已经可以上市了。第四是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的报告题目为《自主水下机器人的发展》,主旨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首先介绍了中国要建设成为一个海洋强国的话必须走向深海,表示很多的资源/能源在海底等待开发,水下机器人将是中国掌握利用这些资源的突破口。
      第二部分中,他介绍了全球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与现状,表示中国与外国还存在不少差距,进行国际合作能够让中国自主水下机器人走向世界。
      在第三部分中,他强调,水下机器人研发要比陆地的研发难度大得多,难度主要体现在极端环境下的应对,包括能源系统、通信系统、基础设施、探测能力等。未来的水下机器人发展方向从有人到无人,水下机器人是探索和开发海洋的利器。
      法国科学院院士,IEEE Transactions on Haptics 创始人,法国CNRS与日本AIST机器人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Abderrahmane Kheddar 的演讲题目为《用于飞机制造的多触点仿人技术》,他表示,仿人机器人技术用于制造业,能够帮助人类完成高难度工作。他还强调,要让机器人行走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需要不断优化它的行走状态。现在机器人行走方面依然是比较开放的领域,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目前行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正常地行走需要把握好它的腿、手的协调,包括具体哪一步动的时间都需要协调好。这需要有机器人摔落的算法,要把它做得更为安全,也要有一个本地化的计算技术,并且有嵌入式的电力供应,还有嵌入式的传感技术。
      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Dong-soo Kwon的演讲主题为《韩国科学技术院医疗机器人研究——微创手术》,他建议把医疗机器人模块化,使用机械非线性的重力弥补机制,能够提高医疗机器人负重和灵活性。他期待着医疗机器人有更加实用的装置,表示内窥镜下一代的医疗机器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能够帮助人类尽早发现及预防癌症,希望和中国的企业有更多的合作。
      北京大学先进智能机械系统及应用联合实验室的执行主任刘立,演讲的主题《双臂协作机器人》。刘立表示,这种人机协作机器人的基本操作第一是双臂操作,第二是人可以引导机器进行操作,第三是考虑到人和机器的安全,因为是在同一个狭窄的环境之下一起工作,第四就是在机器人和环境之间、机器人的两个手臂之间,还有机器人和人之间。这种操作要比现在应用的一般工业机器人要复杂得多,所以应该从系统的规定、操作、硬件、控制和软件进行全面地设计。
      上海荷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锦霆的演讲主题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发展》,他表示,研究开发机器人要坚持两个导向,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和行业应用为导向,坚持以利国利民为导向,坚持校企联合双创的新模式,提升产学研一体化的水平,持续推进科技转化为成果与应用。机器人的发展必须要结合军民融合,从军队当中把国家在军工体系当中的大量人才和大量技术转为民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长王田苗,演讲主题是《智能机器人前沿技术若干热点方向》。他认为以下三个方向可能会对智能机器人产生突破性、颠覆性的进展。一是软体结构,或者可以称为软体机器人,主要是讲仿生、载体、感知和控制一体化,目前这个方面在人的安全交互和灵巧操作方面带来了新的前景。二是人工智能,特别是学习进化、自然语言的理解和视觉的识别。三是协作,这里包括机器和机器的协作、机器和人的协作。
      宁波GQY视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启寅,演讲主题为《并联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和未来发展》他在演讲中对并联机器人的概念做了阐述,并指出并联机器人和串联机器人的不同,以及并联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同时他表示,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地成熟和完善,自主并联机器人将会进入更多的相关领域,成为人类生活当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
      RethinkRobotics公司创始人、iRobot公司创始人Rodney Brooks,演讲主题为《为中国柔性电子制造业提供协作机器人》,他在报告中谈到,中国已经打造出了电子制造行业非常强大的供应链,但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成本正在逐渐增长,而协作机器人因其特点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劳动效率。协作机器人的四个特点:第一是必须安全,不要固定在某一个地方,这样人和机器人才能共同协作。第二是机器人如果在柔性工厂有一些变化的话,必须要把它做得更简单,可以让机器人经过培训提升,而不是必须重写代码。第三是关于视觉传感和相关的传感器,需要加入更多的传感器让它有更好的适用能力。第四是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机器人也能够不断地改进,通过性能软件的更新变得越来越好。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中央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孙钰,演讲题目为《微纳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前沿》,他表示,医疗领域、制造领域微纳机器人能够实现高的精确分辨率,同时还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运动分辨率。微纳机器人可以给诊断带来更好的帮助,通过搜集数据,能够帮助在形态学的研究方面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通过微操控的形式对药物进行测试,能够让老药有一些新的用法。他还强调,目前微纳机器人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包括用在自动化控制方面,影响到了很多的学科,并且应用到了很多社会的领域,包括外科、诊断、个性化医疗和制造,包括高端制造和纳米制造等等。
      百度全球高级副总裁王劲发表了以《汽车新智能》为主题的演讲,介绍了百度公司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系统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研究中的进展。他认为,精准的激光雷达传感器、车载计算系统是无人驾驶的安全保障。他表示百度在无人驾驶方面是立足于中国原因有二:首先是立足于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市场非常大,出行就是一个万亿的市场,造车也是一个万亿的市场,中国每年有两千多万辆车被造出来,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其次,无人驾驶不仅仅依赖于中国市场,技术上也立足于中国。中国的道路状况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之一,只要这个技术能够在中国适应和成型,它对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路面状况也都能适应。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习教授李泽湘教授,演讲主题为《从几何学到初创公司再到孵化器》,他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人才的后面实际上是教育,尤其是机器人的教育融合了工程、科学、艺术与人文,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来推动教育、科研,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做出一些探索,希望探索经验能够为各个地方、各个学校在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演讲主题为《智能车产业化实践与展望》,他表示,智能车的产业链很长,因为涉及到能源的问题,后面还涉及到维修、跟踪和大数据,关联性强、就业面广、对消费的拉动大,所以不仅是IT和制造两家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智能车零部件性能、可靠性正在形成规模化生产智能车的全新产业链条,跨界创新、人工智能、自动化工程和汽车的跨界创新展现出了勃勃生机,外企进军中国智能车市场迅猛。未来,专车司机行业会逐渐消失,私人轿车的时代渐行渐远,智能车产业化必然兴起,而且要从功能化做起。他认为,智能汽车对驾驶汽车而言不是灾难,而是福音,智能汽车有望成为互联网之后的新型智能设备。他同时建议,智能交通应该是智慧城市的第一张名片,而快速交通、特种车辆、景区观光车等有可能成为智能交通产业化的切入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演讲主题为《当无人机遇到人工智能》他认为:二十年来无人机之所以发展得这么迅速,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是强力的推动作用。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出现了三个特点:1、无人机发展与新型技术产业关系密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无人机技术的变革。2、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无人机主网测控和飞行管理的重要依托,未来将达到可规避、可探测和可控制。3、人工智能是颠覆无人机技术的关键,无人机单机智能飞行、多机智能协同、任务自主智能等, 都涉及到环境感知与规避,信息融合、共享、环境自适应等人工智能技术。
      富士康首席科学家戴家鹏,演讲题目为《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他讲述了自动化在工厂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应用,他强调,自动化有一定的过程,从单机到一条线整场的自动化,再加上智能化和工业4.0,未来可建立起来一个关灯工厂。他认为,产品越来越精密,里面的功能越来越多,机器人系统重点就在基础零件上,最需要工匠精神,这才是最重要的基本。
      乐视超级汽车中国智能驾驶副总裁倪凯,演讲题目为《自动驾驶在中国的挑战和机遇》,他表示,中国应该是全世界自动驾驶实施起来最困难的国家之一,应该从战略上对自动驾驶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在战术上加以重视。自动驾驶能够提高整个交通的安全性,而通过软件实现自动驾驶需要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和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包括图像识别、图像理解、语音识别等各个使用问题解决的成功率,这些促进了自动驾驶水平的提高。最后,他提出乐视的自动驾驶的四个视角:一是电动化,二是智能化,三是网联化,四是社会化。
      国家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研究室的主任王飞跃,演讲题目是《智能汽车在中国:从未来挑战赛到智能认知平行驾驶》。王飞跃讲述了在智能汽车方面的取得的成果,并表示未来会进入新的研究领域,人造车和平行车共同处理。这是基于软件的一个车辆,但是需要和无人车一起共同开展交通。平行驾驶共有6个级别,需要更多的时间,也需要逐渐地从目前的级别走向未来,也需要平行驾驶,统一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
      日本东北大学机器人系的教授Kazuhiro Kosuge,演讲题目《迈向工业机器人的新一代》,他表示,一个机器人需要执行任务,不需要为单一任务进行设计,也就是说不需要使用一个特定的装置,也不需要使用一个零件的供给,需要能够像工人一样自如地工作,这才是未来的方向。
      FESTO大中华区总经理Thomas Pehrson发表了主题为《FESTO与智能制造》的演讲,他认为,人和流程是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其实是人工作的结果,所以智能制造要在流程、人以及技术三个方面共同整合,而且三者需要相互协调配合。造机器人不能闭门造车,世界各国和各国的企业应该联合起来相互合作。另一方面,机器人的灵活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这方面一定要从大自然中吸取经验,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习。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开发者俱乐部 ( ICP/ISP证:辽B-2-4-20110106号 IDC证:辽B-1-2-20070003号 )

    GMT+8, 2024-12-23 06:07 , Processed in 0.146026 second(s), 22 queries .

    X+ Open Developer Network (xodn.com)

    © 2009-2017 沈阳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